在蘇格蘭風笛聲和鼓樂聲的伴奏下,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巡遊開始入場。那是學術與快樂和典雅的完美結合。走在最前面的是校監、校董、校長、院長、教授、傑出校友,最後才是畢業生。那一刻,全場的目光突然聚焦入口,掌聲響起,經久不息。
嘉賓們胸前戴着鮮花,臉上充滿喜氣。有的身穿博士袍,有的身穿禮服。博士袍五顏六色的,不同款式和色彩的博士袍代表不同的大學,都是響噹噹的大學,說出來人人都知道。有的女嘉賓頭上還戴着禮帽,典雅得像皇室的女王和王妃。有兩三個男士紳士似的,穿燕尾服,打蝴蝶結,戴寬簷帽,帽子上插着羽毛,手上拄着枴杖。枴杖不是健康所需,乃紳士的配飾。那是中世紀歐洲貴族趕赴盛會的禮儀,從服飾中能看出一個已經過去的時代。這種禮服不是想穿就可以穿,它只能延續在少數人身上,延續在極其講究的場面。
用我的眼光看,巡遊隊伍的主角缺了官方。哈佛是一所私立大學,在這個私有制的經濟體系裏,包括蘋果公司、芝加哥交響樂團、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洛杉磯荷里活、加州硅谷科技等,都是私立的,機構的上層相當於社會的貴族,哈佛的校監校董,就是哈佛當之無愧的最上層。
哈佛匯聚全球精英,也海納各個行業的有志之士。嘉賓們從世界各地而來,他們中,有的有崇高的學術地位;有的出身顯赫的世家。崇高的學術地位,是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象徵;顯赫的世家,使他們有足夠的背景與社會各界往來,例如為學校捐資、拉贊助、組織活動等,以確保哈佛大學在世界範圍內不敗的學術地位和政治地位,以及強勢的經濟地位。為母校捐資,已成為哈佛畢業生的一個傳統,哈佛的資金很大部分來自校友和家長。一代又一代的哈佛人在學校獲取知識,畢業後又把財富反饋給母校辦學。每年的畢業典禮,也正是哈佛大學獲捐款的重要日子。
巡遊隊伍一個接一個地走來,每當一個院系出現,全場就雀躍起來。觀眾席上的父母看見巡遊隊裏的孩子了,巡遊隊裏的丈夫看見觀眾席上的妻子和兒女了。他們歡快地招手,互相致意,歡呼聲一浪接一浪。
老校友巡遊隊的到來,使會場再次沸騰。老者們按畢業的先後年份出現,最早畢業的走在最前面。我已記不得最老的是哪一屆畢業生了,只記得,他們雖然年歲已高,七老八十或九十,卻風度翩翩,神采奕奕,贏得全場的敬意和喝彩。
最後壓陣的當屬當年典禮的主角─本屆畢業生。畢業生們身穿學位袍,朝氣蓬勃,生龍活虎。他們分院系列隊,博士生在前,碩士生和本科生在後,醫學院、法學院、商學院、設計學院、神學院、教育學院等。畢業生的到來也贏得老校友們的熱烈鼓掌。是的,新老學人們組成了學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老一輩擁有一個豐碩輝煌的過去,新一代擁有一個躊躇滿志的未來。
遠遠地,我們看見設計學院的隊伍走來了,看見DX和她的同學們了。他們穿着學位袍、戴着學位帽,一路難掩心中的喜悅,真是好帥好漂亮!
DX在東張西望地尋找,終於我們雙方的目光對接,大家立即招起手來。她興奮地揮手叫爸爸媽媽,在她離我們最近的地方,她爸爸舉起相機,為我和她拍下一張隔着不少人頭的、寶貴的、難忘的鏡頭。
(哈佛散記之三十二,逢星期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