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九十七歲仙遊去了,留下一對金耳環,使我想起兒時和她一起勞動生活的往事。
海南島盛產椰子,椰子收穫時節各家各戶進行採摘的熱鬧場面,是一道南國獨特的風景線。孩童時的我常陪母親去摘椰子,她教我首先要準備三兩支竹竿。其次是要備好繩子和刀,刀要二把,一把鐮刀綁在竹竿尾端用以割摘椰子,一把鈎刀備用,另備一支長竿鈎便於將掉落進竹叢深處的椰子鈎出來。矮的椰樹一支竿就夠,高的就要「續」一支或二支才能夠得着。我曾問母親為何講「續」竹竿而不用「接」竹竿呢?她答道:是上代人傳下來的說法。當時不懂,長大後才知道二字的意義和用法,「續」多用書面上,「接」多用口頭上。就如香港人說護照「續期」,普通話系的人則說「延期」,這說明海南方言和粵語一樣保留着古漢語的言辭色彩。
母親摘椰子夠氣力,摘得累了就摘椰青同我一起喝,喝了清甜又有氣泡的椰子水,又劈開椰殼吃嫩幼的椰肉,十分解渴可口,母子共享勞動的甘甜。記得那時母親經常戴着一對金耳環,她告訴我那是大舅父從馬來西亞託人帶給她的,她很珍重。其實她出嫁時娘家也送她金耳環,只是在日本鬼子侵瓊時逃難中丟失了,她遺憾不已。不料這一次摘椰子右耳環又給「摘」丟了,我們母子到處找也沒找回來。為此她惋惜了好多年啊!這件事深深地記在我心上。
幾年後我到香港定居,第一時間給母親買了一對金耳環並親手幫她戴上了,她很是心滿意足。時光荏苒,二十多年過去了,這對金耳環一直戴在她耳上,陪着她活到近百歲!據中醫經絡學理論認為,人的耳朵分布着好多穴位,對應關連着五臟六腑,適當按摩這些位置,有利身體健康。據我觀察,母親耳珠本來就長得好,加上耳環長年累月向下吊的拉力作用,到八九十歲時耳珠明顯被拉長,體現長壽特徵。據報道,專家經過跟蹤上百名女性長壽老人個案認為,戴耳環既摩擦耳朵,也無形中拉長了耳珠,從而拉長了壽命。
母親長眠了,留下我對金耳環的永久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