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深圳藝術家梁宇作品《都市印象》\大公報記者古寧攝
【大公報訊】記者古寧深圳報道:「水墨.雙城─第六屆深港水墨藝術交流展」近日在深圳畫院展出包括黃孝逵、沈平、司徒乃鍾等五十餘位香港、深圳藝術家的一百餘幅作品,呈現兩地藝術家在水墨領域的探索與創新。
展覽作品大多以「都市景觀、都市觀念、都市情懷」為主題,透過兩地藝術家的畫作,以水墨作為藝術媒介,正在將兩個城市融合,使不同的城市文化形態,呈現出相同的文化願景。香港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王無邪指出,雙城即是相乘,是尋求倍數的速度邁向未來,尋求力量之集合,使當代中國的水墨藝術,在雙城陸續發出新銳的光芒。
深港水墨交流展已連續舉辦六屆,今年以「水墨.雙城」命名。主辦方不僅希望藝術家將探索目光投向都市景觀,更希望以水墨的語言反映都市人的面貌以及都市人的心態、生活情感和觀念,以及周邊與之關聯的自然環境和環保意識。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屆吸引了許多新人加入到都市水墨創作中來,以當代水墨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兩地所特有的多元文化薈萃、混搭而又相容共存的現象,把「都市水墨」藝術創作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賦予水墨畫以不斷刷新的國際視野,增強其在當代藝術發展中的影響力。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梁宇介紹,歷屆「深圳水墨雙年展」持續以「水墨與都市」、「都市水墨」為題,這一課題亦在香港劃界乃至眾多海外藝術家中產生了反響。二十多年來,「城市山水畫」和「都市水墨」衝擊着傳統山水畫中長期遠離現實的消極狀態,為水墨畫發展開闢了全新的創作母題,創造着表現現代都市的新的水墨語言,也成就了一批銳意創新的港深畫家和開畫壇風氣之先的精品之作。
深圳畫院院長董小明則認為,缺少深厚的歷史積澱和傳統底蘊,是香港和深圳這兩座城市文化藝術共同的弱點。然而,隨着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變革,也對城市文化藝術注入了豐富的資源和新鮮的活力。
而隨着經濟和都市的發展,文化藝術也成為都市人文精神的重要一環,而水墨藝術更具有特殊意義。香港是啟動當代水墨的先行者之一,每年的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中,水墨畫的入選和得獎作品都佔有可觀的數量,而多元化的探索的風格,更顯示了香港水墨的活力和創新。
近年,香港畫家踴躍參與「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深圳水墨論壇」等藝術活動。而深圳畫家也經常赴港進行創作採風、舉辦個展以及參加各種藝術研討。通過這些藝術交流,促進了兩地文化藝術的多元共融。王無邪說,港深在經濟上、文化上,同多於異,而在當代水墨藝術開拓方面,更屬同一陣線。這就是本次展覽的真正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