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司馬池訓子/陸琴華

時間:2016-11-17 03:15:59來源:大公網

  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作為一家之主,平時非常注重對司馬光的習慣養成教育。比如司馬光六歲時,司馬池就教他讀書識字,到了司馬光七歲時,司馬光不僅能全文背誦《左氏春秋》,還能把這部書的要文大意一一說出來,其聰明伶俐和過人的記憶力討人喜愛。眾所周知「砸缸救友」就是讚揚童年司馬光急中生智的故事。而且,司馬池在對司馬光進行智育投資的時候,也不忘對司馬光進行品德教育。

  司馬光五六歲的時候,一次在院子裏採摘核桃。那些被他才採摘下來的核桃硬巴巴,結實得跟石頭蛋子似的。司馬光用小手掰,核桃紋絲不動;塞在嘴裏用牙齒咬,似乎也沒有用。面對着一個個圓滾滾的核桃,小小的司馬光無所適從。姐姐見此情景,走過來替司馬光解決核桃去殼的問題,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那些核桃還是原封不動。無奈,姐姐只得丟下核桃,滿臉沮喪的離開了。這時,司馬光急了,真想用錘子把那些攤在地上的核桃砸碎。可是這樣做往往又會把裏面的果實弄碎,影響觀感不說,還影響了口感。正在司馬光無計可施之時,家裏的一個婢女過來,對司馬光獻計:「我來試試。」就把那些核桃拾起來,放到有開水的鍋裏。經開水煮沸,那些核桃殼子都很容易地剝了下來。司馬光感到意外,也很激動和興奮,捧着那些沒了殼子的核桃又蹦又跳,歡喜得不得了。這時姐姐又來到司馬光面前,見到先前的核桃殼子都沒了,一臉的驚訝和疑惑,問司馬光:「那些殼子是怎麼剝下來的呢?」司馬光一聽姐姐詢問,還沉浸在先前的激動和興奮之中,脫口而出:「那些殼子是自己掉下來的呀。」麥熟三晌,瓜熟蒂落,那時司馬光想用這個常識騙騙姐姐一時的無知,姐姐也信以為真。司馬光暗自得意自己的小聰明。誰知司馬光說的謊話恰恰被經過這兒的父親司馬池聽見了。

  說真的,司馬光自幼聰明伶俐,悟性很強,深得父親司馬池歡心和喜愛,每逢出遊和同僚密友交談,司馬池都把司馬光帶在身邊以示炫耀。可是當他聽到司馬光撒謊時,過去的歡心和喜愛頓時煙消雲散,一臉慍怒,訓斥司馬光:「小子何得謾語?」謾語就是撒謊欺騙,說假話。「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司馬池深知誠實本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訓斥就是要小小年紀的司馬光吸取教訓,認識到撒謊欺騙的危害性。為了達到引以為戒的目的,司馬池還讓小小年紀的司馬光親自到那個婢女面前承認錯誤,肯定了那個婢女的見多識廣。

  「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這是明代蘇士潛《蘇氏家語》的一段話。司馬池的嚴厲,為成年後的司馬光參與編纂《資治通鑒》奠定了嚴謹求實一絲不苟的思想基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