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演員扭計情何以堪/田 力

時間:2016-11-17 03:15:57來源:大公網

  雖說優秀的劇本不愁沒有演員演出,但找到有叫座力的演員,亦是對投資人負責的表現。奈何現在年輕的香港演員甚少,內地的「小鮮肉」又非常忙碌,很多已準備好了的電影因此延期拍攝,一年半載不算長,一些甚至遙遙無期。這種情況在業界已持續了一段時期,看似未有解決的跡象。

  找當時得令的演員向來不易,因為這些演員多珍惜羽毛,推的電影比接的多數以十倍計。但現在的情況是,沒有人脈網絡,根本是接觸不到那批當紅演員。電影的導演或監製若不是知名影人,有時會得不到回覆,基本的公關程序都被經理人省去。可能這批演員已非常富有,遇到不能推卻的電影人邀約談合作,他們或會非常傲慢,明言不愁衣食只求做喜歡的事,言下之意是「請你說服我為何要在百忙中接拍你的電影?」完全不是討論的態度。而且,他們還未表示要接拍電影時,最關心的不是劇本而是合演者是誰,合演人選成為了是否接拍電影的關鍵。如果主角都是這樣想,像「雞與蛋」的問題一樣,難以解決。

  現時的「小鮮肉」若參加一部電影的演出,多會要求成為投資者的一部分。電影公司為了順利開拍,多數應承。但亦有演員因太霸道,要重新訂定其他人的投資,而拉倒了。這是合資生意模式,合則來,不合則去,勉強說得過去。

  有一位跟某演員經理人交往很久的監製,想請經理人旗下的演員演出一電影,經理人說有可能在明年十月有期。監製立刻說,可在明年十月才開拍;但經理人說他要在明年九月才可確定十月有沒有期拍攝。即是說,當明年九月知道明年十月那重要工作取消後你可優先,否則也沒有期,監製聽後啼笑皆非,唯有作罷。

  找不到演員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演員談好了,準備開拍時演員卻臨時變卦。變卦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開拍前臨時提高片酬,明知你不能不就範,藉此賺多一筆,這不是最壞的情況。最壞的是,臨時用種種的理由不接拍那電影,令電影沒法開拍。現時的中型電影都已是近億製作,一個億元投資計劃就此泡湯,情何以堪。演員是電影從業員之一,理應關顧電影業的健康成長,守點演員道德,負點道義責任的要求,實不為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