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念變化,新一代的婚姻觀念與樓掛鈎。他們的口號是「先買樓後結婚,沒有樓做寡人」。一句話,有樓有得傾,冇樓做一世王老五。我祝願他們都能成為業主,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但也懷疑能否做到。
將結婚押注買樓,據說七成人如是想,他們的年齡由二十至三十五歲不等。這個群體,主要是中下層職業人士,適婚年齡,為達到買樓目的用盡一切辦法,但他們的辦法有限,想來想去,買賣股票是其一。股票可賺可蝕,一不小心,怕的是血本無歸;大多數人唯一可做的事,搏命兼職搵錢,做兩份至三份工,所謂「搵命搏」以增加收入。這群體出現超時工作的嚴重情況,平均每日超時工作四小時很普通,甚至有人每日工作十四小時,即八小時正常工時外,再加班或兼職其他工作六小時,酒樓洗碗,茶餐廳外賣,樓面捧餐,甚至做水貨客替人帶貨過關,把體力榨乾,縱然多賺一些,恐怕捱出一身病痛,付出代價很大。辦法用盡都不能解決,最後一招,試探父母拿出積蓄一部分,協助供首期,自己按月供款。這批社會群體,一般屬中下家庭,父母幫助不了,最後還是自己去解決。日捱夜捱是要付出健康代價的,健康代價之外,更大的是感情代價。因為兼職超時工作,稍有時間空間便倒頭大睡,哪裏還能顧及女朋友,拍拖時間自然減少。據調查,有半數人每日只有一小時與情侶相處,男女雙方寧願將時間放在加班搵錢,感情相處是其次。「搵銀第一,拍拖第二」是男女關係主流,相當一部分人為自己設計「五年計劃」,用五年時間搏盡搵錢買樓,有人嘗試做地盤工,入息高,釘板、紮鐵日薪接近兩千元,說得容易,有膽嘗試沒幾個,曾有大學生真的去了,做了幾天吃不消又退出,搵快錢不容易。若五年內未能置業,便推遲結婚,直至有一天成為業主,再抱美人歸。
這項「五年計劃」,無疑為感情與婚姻設置危險訊號。首先是五年內個人資產達到既定目標的機會有多大,以目前樓價計,一個四百餘呎單位,成交價五百二十萬元,平均呎價過萬元,銀行接受七成按揭,首期付款超過一百五十萬元,以月入二萬元計,省食省用,算是每月儲蓄一萬元,一年十二萬元,五年儲蓄共六十萬元,支付樓價首期尚欠九十多萬,不足以實現五年結婚計劃。把每月儲蓄提升至二萬元,勉強可以,但月薪需有三萬餘接近四萬,方可省下兩萬元。如果方案行不通,便要實行第二步計劃,將結婚延遲,直到有樓為止。
照計劃實行下去,恐要出現感情危機。試想當要實行第一個五年買樓計劃時,以女方二十三歲為例,五年後已二十八歲,觸動女性婚姻的臨界線,到這年齡,女性總急於結婚,怕男友突然變心,再從頭戀愛只恐為時已晚,第一個五年計劃達不到,已隱藏感情危機。再用第二個五年,女方三十二歲,心理上覺得已過結婚期,加上搏命搵錢這幾年,雙方離多聚少,怎樣將感情維繫下去,對男女一方都是難題。樓價無止境上升,對低薪一族十分悲哀,是戀愛的泥濘路,結婚的致命傷,社會的悲情,帶給家庭與婚姻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