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別輕易看輕一個人/游宇明

時間:2016-11-15 03:15:59來源:大公網

  朋友是寫小說的,一共出版了近二十本集子,多數都很暢銷。在一個筆會上,有個年輕人主動跟他打招呼,自報的名字很陌生,朋友第一感覺是怎麼這種檔次的人也來了?不過,朋友很有教養,依然禮貌地與其寒暄。回到所住的房間,朋友在網上一「百度」,此人的作品目錄一屏一屏的,原來這位先生寫散文、隨筆,集子雖然出得不多,在報刊上發表的作品卻極其可觀。

  想起民國時代兩個學人恃才傲物的事情。劉文典是莊子專家,自稱中國只有兩個半人最懂莊子,一個是莊子本人,一個是他,半個是誰,是他最瞧不起的新文學作家沈從文。時間過去半個多世紀,劉文典研究的莊子是怎樣的水準,大概只有那些專門研究莊子的人知道,而沈從文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學大師。黃侃在古典文學研究方面很有成就,他覺得胡適做事有始無終,一本《中國白話文學史》和《中國哲學史》都只寫了上卷,嘲笑胡適說「著作監」。然而,從民國到現在,胡適的聲望一直在他之上。為何?黃侃只是個單純的學人,他的貢獻主要在文字學方面,而胡適除了是個學人,還是個政治活動家和思想者,他做過駐美大使,對如何推進一個社會的政治建設有許多思考。

  世事紛繁複雜,一個人無論閱歷多麼豐富、學識多麼淵博,對他人的了解都是非常有限的,光憑個人的經驗、知識作結論,這結論必然偏於一隅,不能反映全貌。因此碰到一個人,即使我們內心覺得他不如自己,也不要傲慢,不妨先了解了解再說。覺得他確實不錯,信任他、尊敬他;覺得他水準有限,鼓勵他、提攜他。

  不輕易看輕一個人,絕非中庸。中庸之道講究的是把握一個「中」字,不說過頭話,以免讓自己陷入不能轉圜的境地。而不輕易看輕一個人,是因為我們掌握的資訊太有限,匆忙作結論會背離事實。前者指向的是如何做人,與「圓滑」、「世故」有關;後者指向的是怎樣做事,它在乎的是「慎重」、「實事求是」。

  不輕易看輕一個人當然有益於別人,畢竟你對別人的尊重、鼓勵都會成為他遠行的推動力,但它也同樣有益於我們自己。蔡元培初任北大校長時,梁漱溟只是在《東方雜誌》發表過一篇《究元決疑論》的青年人,然而,蔡元培不在乎他的無學歷,請梁漱溟到北大教印度佛學,由於他的托舉,梁漱溟後來成為哲學、儒學方面的傑出學者。這種托舉對蔡元培本人也是有意義的。想想看,如果蔡元培先生沒有「不輕易看輕一個人」的大胸懷,他能一次次發現梁漱溟、陳獨秀、胡適等優秀人才,開創北大最初的輝煌嗎?

  每一個人都可能有別人不及的潛力,每一個人都可能在未來獲得他人想像不到的燦爛,一個聰明的人最應該做的是:善待路遇的每一個人,給予他們應有的欣賞與尊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