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普立茲獎得主在港展作品

時間:2016-11-15 03:15:54來源:大公網

  圖:Sergey解說投影照片中靠岸搶灘的難民故事/大公報記者周怡攝

  【大公報訊】記者周怡報道:憑藉一系列共八張難民照片,獲得本年度「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新聞組別系列作品冠軍及本屆「普立茲突發新聞攝影獎」(Pulitzer Prize-Feature Photography)的《紐約時報》特約記者Sergey Ponomarev,本月一日於香港浸會大學舉行名為「攝影記者……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演講會,並於F11攝影博物館舉辦以自創名「REFUSEE」為主題的照片展覽。

  照片見證難民困境

  來自莫斯科的Sergey,大學畢業後便開始在美聯社工作,他早年以拍攝俄羅斯日常生活和風土人情為主,後逐漸關注戰爭與難民問題,並開始走訪各難民前線。

  獲獎的一系列八張難民照片中,包括了難民逃亡路線的四個國家——希臘、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以及斯洛文尼亞,難民乘船登陸、與警察在催淚彈中周旋、擠上開往他國的火車等畫面,「我見證了難民潮的種種艱辛,也目睹了他們進入歐洲前後面對的種種困境。」Sergey用鏡頭撲捉並記錄下這些畫面的同時,也希望通過它們揭示難民問題,希望各國能夠正視難民問題並向他們伸以援手。

  Sergey於演講會上講到,在當今大數據時代下,所有的照片都可以看作是一個證據,「照片見證世界每一場戰爭,而攝影師則是證人。」Sergey時常提醒自己,手中的相機就是世界和社會的眼睛,而作為一名戰地記者,更有責任將這些信息傳遞出去,讓其他人知道世界的問題。

  記得剛開始做戰地記者時,Sergey對自己沒有信心,「和其他攝影師不同,我們每天要面對戰爭帶來的各種狀況,我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人身安全。」Sergey坦言家人並不是很支持他,更擔心他的安全,但無論是怎樣的危險情況,他也要去做。

  「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潮正處於歷史上最嚴重的情況。」Sergey說,中東和非洲國家內戰不斷,各種恐怖襲擊的發生,許多人選擇乘坐擁擠的小船、火車,甚至徒步行走,冒着生命危險來到遠離家園的歐洲。

  圖像訴說逃亡故事

  去年八月期間,Sergey要等上三日才能等到一艘船駛入希臘萊斯博斯島,短短幾個月後從十月開始,每天就有五十艘以上的船隻靠岸,難民拖家帶口搶灘,Sergey捕捉鏡頭的同時,還會暫時放下相機,接過難民手中遞來的兒童。將兒童送上岸後,他拿起相機繼續拍攝,遺漏的鏡頭在他看來不足為重,因為「生命更可貴。」

  有人說,Sergey全面地拍攝了難民潮不同元素的同時,照片更充滿「人味」。「自由的社會中,哪怕是買一瓶礦泉水,都有不同的品牌可供人選擇,電影《拆彈雄心》中,可見一滴水何等珍貴,而真實的戰場或許更加殘酷。」Sergey在戰場前線拍攝照片時,經常同志願者一起工作,向難民伸以援手,在當時緊急的情況下,他不會想太多,只希望能夠盡量幫助別人,並用照片訴說難民故事。

  現正於F11攝影博物館舉行的「REFUSEE」照片展覽,共展出Sergey拍攝的六十張難民主題的照片,展現了難民流離失所遠離家園尋求新庇護過程中血與淚的畫面。當中有難民搶灘時的狼狽,有兒童被大人當做威脅武器的無助,有逃離途中客死異鄉的無奈。種種苦難中,Sergey記錄下了一些溫情人性的畫面,例如戰場上的人們用子彈做棋子,或在凌亂的球場踢足球,還有難民之間互相扶持幫助等。

  F11攝影博物館「REFUSEE」照片展覽展至本月十八日(需預約觀展),詳情可瀏覽網址:www.f11.com。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