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網球普及化/林 也

時間:2016-11-14 03:15:55來源:大公網

  網球已不是單純的體育運動,漸漸成為中產者休閒生活的一部分。比如進健身室,體育運動的概念已淡化為追求身段美,建立社交形象;打保齡球同樣是生活興趣多於視為體育。又比如到泳池游泳,是大眾康樂活動,對孩子來說,則是玩水遊戲。

  香港網球發展至今已經有了普及化的轉變。設有會所的屋苑,網球場基本上是不可缺少的設施,少則兩個場地, 一般的則有四至八個,有些多的可至十個以上。即便如此,每至周末依然場地爆滿,難有空場。網球成為中產者的熱門活動,政府屬下的公眾球場,數量顯然不足,租場是網球愛好者最大的難題。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香港網球開始走向普及階段。我以為原因有三:第一,以屋苑為主的私人網球場發展快速,數量大增,不須依賴公共球場;第二,電視直播溫布頓大賽、美國及法國及多項大滿貫精彩賽事,提起初學者興趣,已有相當水準的愛好者,有機會觀賞森帕斯、阿加斯、費達拿、拿度、梅利、祖高域等世界一級球星的球技,從中學習一招半式,大賽過程緊張刺激,引人入勝,在電視機前,一杯紅酒,一包薯片,欣賞賽事,是中產者生活享受的一部分,再不是體育運動範圍;第三,內地一批國家隊退役球員來港定居,以私人教練為生,在全港各公共球場從事私人教練,三十多年訓練出大批能打網球的人。   其中常被人提起的,有維園的彭氏夫婦,兩人均是國家隊男女隊成員,球技無可懷疑,手法正宗,很快即有口碑,從學者眾,他不但教出一批學生,同時培養兒子彭雷成材,彭雷一度成為香港網球代表隊成員,並在中華遊樂會教波,霍英東生前聘彭雷陪打。網球界出了一位高手葉觀雄,獲資格出賽英國溫布頓網球大賽,時至今日,香港沒出第二人,中國內地尚未見男女球手合此參賽資格,他獲網球總會譽為「香港偉大網球手」。

  香港網球運動,原是英國大洋行少數人的消遣玩意,首次賽事一九○九年中才出現,當時幾個歐洲人的球會,在香港木球會(即今日的遮打花園)商討創辦網球聯會,當即成立香港草地網球協會,是年五至七月,舉辦首屆比賽。參賽球會有紀利華網球會、香港木球會、太古俱樂部、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值得一提的還有葡國人俱樂部,可見二十世紀初,葡國商人在香港有一定勢力。眾多球會之中,最出色卻是華人的中華遊樂會,聯賽錦標賽大部分奪得。

  近年網球總會舉辦國際邀請賽,邀世界一級高手參加,其中十七歲奪法國大賽冠軍的張德培來港作賽,掀起網球熱,刺激網球普及化。

  我以為香港網球已具普及走向提高的條件,培養一批好手參加地區賽事,首先在本地經常舉辦各級賽,包括校際賽。當年「葡國人俱樂部」在香港參加聯賽的一段歷史十分珍貴,港澳兩地既有埠際足球賽,又有兩地馬會舉辦的港澳杯賽事,是否也可舉辦港澳網球賽,又或北京、香港舉辦一年一度的「港─京網球賽」,使本地球員吸收比賽經驗,共同推動網球的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