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粵曲演唱家何華棧
【大公報訊】記者葉中敏報道:傳統戲曲藝術,包括粵劇粵曲,如何在繼承中走出一條新路,融入一點新創意、增添一點新動力,不少戲曲藝術工作者都在為此而努力探索、不斷嘗試。這其中,本月十三日(星期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的「斲輪曲藝播瑤林─何華棧粵韻交響樂演唱會」,將會是一次令人充滿期待而又可以預期成功的嘗試。
先說陣容,演出陣容之強、規模之大,最少已可以說明主辦者的決心和誠意:音樂方面,由八十人組成的廣東「珠江交響樂團」擔任伴奏,指揮是來自新加坡的音樂名家丘永基,並由五十人組成的「佛山天安金聲合唱團」擔任伴唱。
演員方面,花旦陣容足以擔綱幾台大戲,包括蔣文端、李淑勤、郭鳳女、曹秀琴、陳韻紅,而「眾星拱月」的「月」,就是何華棧一人。
一個人的演唱會,請來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請來逾百人的交響樂團和合唱團,更請來「五大名旦」,也只有何華棧有此能力,能夠「孭得起」這樣一個大型的演唱會。
在演出中,何華棧要一人「由頭到尾」,分別與五位花旦對唱共八首名曲,包括《南唐李後主組曲》、《滿江紅》和《蝶舞蓬瀛》、《沈園遺恨》等。但只要對何華棧的唱稍有了解,對如此吃重的安排不只不會感到擔心,反而會為可以大飽耳福而感到高興。
何華棧的唱,好就好在「自然流暢」四個字。他不用聲嘶力竭、沒有咬牙切齒,而只是將感情融會到唱腔裏,把聲音變成「盛載」的工具,如同說話般把要說的話和要表達的感情「一五一十」地訴將出來。「言為心聲」,何華棧是「唱為心聲」。
當然,良好的藝術理解和處理,也需要有「過硬」的技術支持才能夠做到。何華棧家鄉佛山,小時候每有大戲班落鄉演出,他早早已經「擔定櫈仔」跟大人去看戲,一看便一個晚上也不會感到厭倦。十四歲到廣州戲校投考,一「科」只取錄兩名,何華棧是其中之一,畢業後分配到市青年粵劇團工作。
當時,在劇團宿舍和走廊間,以至排隊「打飯」的時間,只要有男聲唱腔響起,大家就會說:又是「阿棧」在唱了。
當然,何華棧近年在粵曲演唱事業上的成功,不能不歸功於「伯樂」陳嘉慧。陳嘉慧本人也是粵韻愛好者,具有良好的中文造詣,能填詞度曲,何華棧近年演唱的名曲不少就是出自其手筆,此次演唱會下半場的曲目亦為陳嘉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