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香港話劇界,主要由業餘戲劇愛好者推動劇運,而當中又以教師為主要動力。就因為教師屬於知識分子,而且平常向學生授課與表演大同小異,故此不少教師都積極參與戲劇活動。
黃清霞本身是馬來西亞人。上世紀六十年代來到香港大學修讀英文,因為成績優異而獲得獎學金,讓她當時有機會再往外地深造。她讀中學時已經喜歡演戲,故此決意藉獎學金去英國讀戲劇。當時,英國攻讀戲劇的年輕人也不多,更莫論從香港老遠跑來的女生。「獎學金僅能應付三年,然後回香港我還要工作和養家,故此我必須如期畢業。」黃清霞對其指導老師如是說。
在老師悉心指導下,黃清霞以三年時間完成博士論文。回港後,她在香港大學英文系任教,並且在大學設立戲劇實驗室。自此之後,劇壇都尊稱她為Dr. Ooi。
一方面在大學以英文教授戲劇,但黃清霞同時苦思如何為觀眾帶來高水平的演出。當時劇壇不管是翻譯劇或是創作劇,即使是粵語演出,但都是較為文藝的白話。黃清霞與好友商量後,決意以口語化方式翻譯一些高質素的西方劇本,以普羅階層更容易理解的語法來表達戲劇內容。為此,她成立了海豹劇團,名字來源是美國現代戲劇《長路漫漫入夜深》的其中一句台詞:「我們做人就像海豹一樣,努力表演為求讓觀眾拍拍手掌。」
當年海豹劇團製作多齣內涵深遠,劇力逼人的演出,至今仍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