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中原縱是正統,但勢力範圍狹小。藩鎮紛紛自封帝王,統稱十國。這些小國如南唐、吳越、前後蜀等,地處南方,兵災不多。唐末士人為避戰火,也往往逃往南方諸國避禍,促進了文化發展。十國之中,國祚最久的當數吳越,對外向中原王朝稱臣,對內保境安民,經濟繁榮、人文薈萃,前後共歷五主七十二年。
吳越建國者錢鏐原籍臨安(今杭州),本名錢婆留,平民出身。相傳他出生時,其父見到一條大蜥蜴潛入家中,忽然失蹤。大驚之際,錢夫人已誕下一子。錢公看此子樣貌醜陋,懷疑是蜥蜴投胎,打算棄養。幸好助產的鄰居王婆執意要救嬰兒一命,才把孩子留下,乳名婆留。成年時取大名,另選同音字,喚作錢鏐,表字具美。錢鏐自幼重武輕文,十六歲時便冒險販賣私鹽、私糧。後來加入官軍,參與鎮壓黃巢,頗有戰功,任鎮海節度使,佔有兩浙十三州。唐昭宗特賜金書鐵券,免錢鏐本人九死、子孫三死。後梁時,朱溫封他為吳越王。長期的軍旅生活,使錢鏐慣於保持警惕。他以一段圓木為枕,命名「警枕」,讓自己不要睡得太熟。兩浙一帶歌舞昇平,端賴錢鏐的危機意識。
錢鏐少時雖不好文,但發跡後也開始接觸書籍,甚至偶有詩作。獲封吳越王後,錢鏐特地擇日返鄉,參拜祖墳,以示不忘本之意。又設宴大會故舊,錢鏐起歌曰:
三節還鄉兮掛錦衣。碧天朗朗兮愛日暉。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遠來兮相追隨。
家山鄉眷兮會時稀。今朝設宴兮觥散飛。
斗牛無孛兮民無欺。吳越一王兮駟馬歸。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