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二十一世紀,首先入葬先賢祠的作家是廣為人知的大仲馬。亞歷山大.大仲馬是法國十九世紀作家,生於一八○二年七月,卒於一八七二年十二月。他從寫劇本開始,後轉向通俗小說創作。他的寫作速度極快,自誇一生創作小說四百部,一般說是二百餘部。其中,以《三個火槍手》和《基督山伯爵》最為讀者所喜愛。二○○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在其誕生二百周年、逝世一百三十周年之際,巴黎舉行隆重紀念儀式,將其遺骸從家鄉維萊克特雷鎮(Villecresnes)的墳塋中起出,覆蓋上綴有《三個火槍手》主人公座右銘「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法蘭絨錦旗,由騎兵儀仗隊護送到先賢祠,安葬在雨果和左拉所在的墓穴群中。時任法國總統傑克.希拉克(Jacques René Chirac)發表講話說,隨着法國最偉大作家之一的大仲馬殊榮得歸,「一個不公正的現象終得糾正」。他顯然是認為,長期以來,大仲馬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公正的評價。可是,仍有一些人對他入葬先賢祠表示不滿,認為他的作品雖多,但畢竟大多屬於通俗文學之列,難登大雅之堂。因此,十多年來,他墓室大門上鐫刻的姓名多次遭到塗鴉。
最近一位入葬先賢祠的是詩人兼劇作家艾梅.塞澤爾(Aimé Fernand David Césaire)。塞澤爾一九一三年出生在加勒比海上的法國屬地馬提尼克島(Martinique)。在法國本土受教育期間,他同後來成為塞內加爾總統的法語非洲著名詩人利奧波德.桑戈爾(Léopold Sédar Senghor)共同創導「黑人性」文藝運動,致力於恢復和發揚黑人文化傳統,影響深遠。一九三九年,他返回故鄉任教,投入解放黑人同胞的政治活動。他一度參加法國共產黨,當選法國國民議會議員,並長期擔任馬提尼克首府法蘭西堡市長。他從學生時代就進行文學創作,用充滿黑人意象的法文抒發熾熱的反叛精神,寫下《回鄉劄記》、《被斬首的太陽》等激情四射的詩篇。後來,他轉向戲劇創作,出版有《國王克里斯托夫的悲劇》、《剛果一季》等多部具有強烈反殖民主義色彩的政治悲劇。他於二○○八年四月七日在法蘭西堡病逝,法國政府在當地為他舉行隆重國葬,時任總統薩爾科齊(Nicolas Sarközy)攜多名政府和議會要員不遠萬里前往致悼。法國政府本欲將他安葬在先賢祠,但他懷戀家鄉,留有決不離鄉之遺言。遺願難違,只好在他逝世三周年時將一塊鐫刻着他姓名和遺像的標牌擺放在先賢祠,表示對他的追悼和崇敬,象徵他也入葬這座名人陵寢。
法國有悠久而光輝的文學傳統,作家輩出,燦若群星。入葬先賢祠的,當然都是出類拔萃者,但畢竟只是作家中的極少數;未入先賢祠者,是作家中的絕大多數,但其中出類拔萃者確實也大有人在。因此,走出先賢祠,我一直在想,入葬先賢祠當然是一種榮耀,但決不能單純以此來論英雄。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