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公望富春/陸春祥

時間:2016-10-24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坐落於富春江畔的公望美術館外觀\作者供圖

  這兩個影像,一定在黃公望的腦子裏深深扎下了根,並時刻要噴薄而出:吳均《與朱元思書》的「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范仲淹讚嚴光的「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富春江的獨絕山水,嚴子陵的高德遺風,一條嚮往已久的清江,一個終生仰慕的高士,兩景成兩願,深入骨髓。

  終於,在六百六十多年前的某天,黃公望七十多歲時,兩個夙願一同實現。他選擇了在富春山江畔的廟山塢隱居,這裏前瞰江、後靠山,白鶴墩上時有白鶴飛翔。他追着嚴子陵的高風,閒居修道,淺絳山水。對晚年的生活,他相當滿意:「構一堂於其間,每春秋時,焚香煮茗,游焉息焉。」「息」什麼?自然是息名利之心了,有這樣山水相伴,還有什麼可念想的?一定是「不知身世在塵寰矣」。

  此時的黃公望,已聲名大成,一切看輕看淡,就連畫了長達三年的《富春山居圖》,也是應無用禪師的要求,專題落款,這幅畫,就送給無用師了,無用享有永久的擁有權。

  於是,描繪富春江一帶初秋景色的《富春山居圖》,就成了中國山水畫的巔峰之作。一般的評論蒼白無力,看同時代倪瓚高度評價:「大痴畫格超凡俗,咫尺關河千里遙。」明代大畫家董其昌評價:「子久畫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韻超逸,體備眾法,脫化渾融,不落畦徑。」清代畫家鄒之麟,則將山居圖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起推崇。清代畫家惲南田談黃公望的技法之變時稱讚:「凡數十峰,一峰一狀;數百樹,一樹一態。雄秀蒼莽,變化極矣!」

  好畫會長翅膀,藏不住的。

  明代大畫家沈周(號石田),花重金買得《富春山居圖》,朝夕相伴,日夜摩娑。在請好友題款時,哪想好友的兒子無賴,將畫藏匿偷賣。沈周宅心仁厚,欲哭有淚淚三行,極度思念中,他憑記憶背臨了一幅《石田富春山圖》。畢竟是唐伯虎、文徵明的老師啊,因日日鑽研,他對黃公筆下的山、水、景、人,爛熟於心,七米的長卷,也是一氣呵成。我站在沈周的背臨圖前,仔細觀察,數人,一個漁夫,一個漁夫,一個,一個,又一個,這裏一個,還一個,還一個,還有一個,哎,怎麼多出一個了?黃公筆下,畫了八人,沈周筆下,多了一個,難道是記差了?極有可能!但我寧願這樣想:那多出的一個,並不是沈周記得不準確,而是有意為之,那一個,喏,倚在臨江草亭邊,戴着斗笠的,就是沈周自己,他已沉浸在黃公美妙的山水裏,並幻化為富春山水的精靈,人畫合一了!

  無用禪師也是眼毒,他斷言:未來的書畫收藏界,將因此畫而風波迭起,甚至會有巧取豪奪的陰謀!這實在是一個不太好的讖:你想永久擁有,別人也想,甚至比你更想。

  果然,吳之炬得到了畫,珍愛之極,又將畫傳給了兒子吳洪裕,兒子顯然比老子更喜歡山居圖,寢食與共,彌留之際,要焚圖相殉。不幸中的萬幸,被侄兒吳子文救出,但搶出來的畫卷,已經燒去卷首,吳侄遂將其揭下,把剩餘長卷又重新裝裱,從此,山居圖卷分成兩部分,這就是現今傳世的《無用師卷》和《剩山圖》。現在,《無用師卷》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剩山圖》藏在浙江省博物館。二〇一一年,「無用」見到了「剩山」,合璧場景,盛況空前。如今,它們都靜靜地躺在兩岸的藏館內,各自述說着塵湮的歷史。

  自黃公後的六百多年間,《富春山居圖》就成了中國名畫的代表。普通民眾喜歡不稀奇,元明清那些著名畫家如此鍾愛追風,才是奇觀。

  除沈周外,明清不少畫家都摹仿背臨過《富春山居圖》,很多仿圖也都成了稀世珍品。

  細看清代的兩位畫家。

  王原祁,「清六家」之一,擅山水,以黃公望為宗師,用筆沉穩,元氣淋漓,自稱筆端有「金剛杵」。他晚年的代表作《仿黃公望富春山》圖,層岩圓峻,峰巒疊嶂,山雲霧纏,高樹披背,亭閣隱約,山下洲渚江石,林木葱鬱,屋舍錯落。全畫借角選景,遞次深入,用筆雖簡勁,意境卻幽邃,既得黃公之神韻,更融入了王氏秀潤蒼渾之筆力。

  查士標,「新安四大家」之一,善畫山水,筆法清勁秀遠。他的《富春圖》,也仿黃公望,筆觸清快,疏散簡率,可分遠中近三個層次觀賞。遠山,陂陀峻峭,密林深綠,高台草亭,岸灣逶迤,沙渚之間,小拱橋相接。中景,綠樹茂林間,房舍隱隱,土台垂柳邊,長木橋之上,一寬衣高士,策杖前行。近岸,喬木聳立,似有成熟果樹掛滿枝頭,水草幽青簇簇,苔綠綴地,農家瓦舍前後相連,淺灘孤舟愜意自橫。雖為仿作,卻也瀟灑縱橫,散漫超逸。

  富春江邊的東吳公園,有一片剛剛落成的獨特建築群,曲面屋頂,似富春江水波連綿起伏,整個巨大的建築,看起來就是一座山,它是著名建築設計師王澍設計的公望美術館,已經將富春山水與《富春山居圖》融為一體,儼然富春山居的小世界。丙申秋,美術館內,「竹林牆」夾雜着上千平米的展廳,元明清諸多著名畫家,他們臨摹和創作的作品,向黃公望膜拜:沈周《石田富春山圖》;董其昌《臨富春山圖》、《仿大痴山水》;藍瑛《仿黃公望山水》;趙左《富春大嶺圖》;張宏《仿大痴富春山圖》;高岑《臨富春山圖》;惲壽平《富春山》;王原祁《富春大嶺》、《富春山圖》、《仿黃公望富春山》、《仿大痴山水》;李為憲《仿黃子久富春大嶺圖》;沈宗敬《富春圖》;高樹程《仿富春山居圖》;方琮《仿黃公望富春山圖》;奚岡《仿黃公望富春圖》;黃均《富春山居圖》……

  三十幾位大家雲集富春江岸,古代山水名畫在中國南方的一次集中展示,他們都因黃公望而來,因《富春山居圖》而來。我彷彿置身熙熙攘攘的熱鬧場景中,元明清的大畫家們相互作揖寒暄,公望先生,居中而坐,仙風道骨,他捋着長鬚,不時點頭讚允,頷首間,他又見熟悉的峻岩、江月、流水、松濤,當然,還有自己滿意的呼吸,一顆如嚴子陵般安頓的閒心。

  富春山依舊險峻挺拔,富春江水仍然汩汩清流,公望富春,時間和意念流動着的,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人文和生命境界,永恆的卷軸。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