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衛理中學學生與獲「最具藝術性大獎」作品合影\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為了鼓勵學生通過創意思維,重新設計及翻新校園空間,香港教育大學與保良局連續三年合辦社區藝術教育計劃「創藝@校園」。第三屆「創藝@校園」頒獎禮暨展覽上周六在油塘大本型商場舉行,頒發「最具藝術性大獎」、「最具創意大獎」、「最具實用性大獎」和「最積極參與大獎」四個獎項,以表揚學生的藝術思維和環保意識。
20中小學參與
參與是次計劃的本地中、小學校共計二十間,學生在八位藝術家、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利用廢棄的校園資源,創作一系列充滿藝術氣息的作品,諸如壁畫、椅子、桌子、儲物櫃和紙糊雕塑等,題材更涉及宗教、社區、大自然、學校生活,甚至超現實的想像等多方面。
擔任頒獎嘉賓的有香港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學術)李子建、保良局主席郭羅桂珍等。衛理中學獲「最具藝術性大獎」,學生在棄置的舊椅子上製作半浮雕裝飾和紙糊模型;沙田圍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獲「最具創意大獎」,學生把校園內的「詩人茶座」美化,設計壁畫和樹木頭,探討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啟思小學設計的「CPS Buddies啟思校園小助手」奪本次計劃「最具實用性大獎」,作品是一組人形公仔木板,使用時可把人形的手和腳互扣起來形成「人牆」,以作校園裏的臨時圍欄和提示板等功用;保良局余李慕芬紀念學校獲「最積極參與大獎」,學生們為視藝室的桌椅設計枱布和椅套,令房間煥然一新。
鼓勵珍惜資源
楊潤雄致辭表示,教育局始終致力於推廣藝術教育,參加計劃的學生們通過想像力發掘創意,重新關注身邊被遺忘的事物,不僅是開拓了藝術思維,亦增強了環保意識。他們將藝術融入生活,發揮了廢置物品的藝術價值。李子建又道:「『創藝@校園』計劃糅合藝術教育、創意思維及環保概念,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並鼓勵他們珍惜資源。」
衛理中學獲獎作品主題為「浪花有情,本灣有愛」,以校園內被淘汰的舊椅子為原材料進行創作,一眾學生拆去部分木椅背,展露支架美感,五張椅子組成了弧形長櫈,加之藍色坐墊和蚌殼狀半浮雕,再在椅子旁設計兔子、麋鹿造型,別有一番韻味。負責老師賴明姍介紹:「因衛理中學坐落於小西灣,椅子上的藍色坐墊和蚌殼浮雕,即象徵小西灣地標海濱公園。而以紳士裝打扮的麋鹿和手握放大鏡的白兔形象,則比喻學校學生以禮待人、熱愛追求知識的美好品行。」
獲獎作品展由即日起,在大本型商場展至本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