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潮州陶瓷韻味無窮\悠悠

時間:2016-10-23 03:15:28來源:大公網

  圖:陳列的陶瓷展現兩個小和尚在做美夢,神態祥和\悠悠攝

  近日到訪潮州,參觀中國瓷都陳列館,驚嘆於潮州陶瓷製作之精美。原來,早在六千多年前,潮州先民已在潮州製造陶瓷。

  潮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瓷都陳列館設於潮州市區西部有「陶瓷之都」之稱的楓溪,館內陶瓷精品有六千餘件。個人最欣賞的,是兩件看來不到一呎高的小型作品:《彌勒佛》和《美夢》。

  彌勒佛的造像並不罕見,中國很多地方的博物館或文化館不難找到,但中國瓷都陳列館的這一尊,個人特別喜愛。它色彩樸實簡單,大肚敞開,外露深棕色的肚皮,披着素色衣服,右手摸着衣領,左手繫着一串幾乎着地的大佛珠。那張刻畫入微的笑臉,令人不由得多看幾眼:精光眼神,幼黑眉毛,幾條深陷的眼尾紋,紅鼻子,紅雙頰,深酒渦,雙下巴,及肩耳珠,都令人歡欣愉快。他,似乎在奉勸世人,塵世間的苦與哀,就由它去吧,發愁與開懷,同樣要過日,為何不開懷呢?這尊彌勒佛像,太令人感動了!

  另一尊個人鍾愛的作品是《美夢》,也如《彌勒佛》般大小。兩個閉眼安坐打瞌睡的小和尚,一個倚着另一個,一隻手搭在他的膝蓋上,是那麼的放心;被倚着的那個小和尚,又是那樣的友善。二人雖然沒有張開眼睛,卻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們滿有靈性,他們看來睡得很香,所作的夢自然是美夢了。眉目含情、嘴角淺笑,加上衣服的縐摺,太祥和了!

  潮州這個陳列館,既是全國的工業旅遊示範點,又是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確,小小的佛像,對青少年不僅是藝術上的上佳教育,同時也是處世為人的良好教育。該館前身名叫潮州市南國瓷鄉陳列館,創建於一九八七年,二○○五年改稱為中國瓷都陳列館。

  潮州陶瓷裝飾有多種彩繪方法:釉上彩、釉下彩,在傳統的彩繪技術上,吸收了廣彩、堆彩、堆金等技術,獨特的潮彩由此形成。釉上堆金,凸顯了線條,立體感更強。早在新石器時代,潮州先民已經開始在這兒製作陶器。唐朝中期,製瓷工藝在潮州出現,窰場甚多,並能生產青白釉瓷器。北宋時,其窰場更興旺,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出口產品到東南亞和歐美等地。明清兩朝,潮州的有關產地主要在楓溪,彩瓷遠銷海外,清康熙年間更具規模。

  筆者參觀該陳列館時,適逢該館局部裝修,頂層在施工。也許是午間用膳時間,同時也是星期天,見不到一個工人,也沒有管理人員露面,館內的藝術品好些並沒有上鎖,任人看多久就多久。當時想,雖然可以盡情欣賞,但藝術精品不容有失,有人看守,很有必要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