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家講形態,政治學家講自治,生態學家講和諧。站在不同角度的人看事情,都有不同的切入點;切入點不同,觀點也就不同,採取的應對措施也就不同。哈佛大學的學生會,特別看重每次大考前夕,為同學們的心理減壓。
哈佛的裸跑傳統,源於一九六○年開始的「原始的尖叫」。考試前一個晚上的氣氛緊張,學生們都打開宿舍的窗戶,面對空中尖叫一陣。到了一九九○年,學生會乾脆把形式改了,變尖叫為裸跑。
哈佛大考前的裸跑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情,更不是病態,它只是一味藥方,是哈佛學生會為同學們放鬆減壓的辦法之一,並且已經成為哈佛學生會的傳統活動之一。
哈佛的學生可謂個個都不笨,個個肚子裏都有點貨,他們一路走來,過關斬將,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研究生、博士生,似乎都是每個階段的佼佼者。但是面對繁重的學業,考試、作業,即便十分聰明的他們,心理壓力也是空前的。
DX不對我們說她學業上的壓力有多重,但是她的一位中國同學曾經這樣對我說:「阿姨,我們光是寫,也要寫那麼久呀!還別說內容要建立在思考成熟的基礎上。」
裸跑在大考前一個晚上的十二時舉行,無需報名,願者都可以去。話雖這麼說,哈佛那麼多學生,每次參加裸跑的,據說也只有百多人。參跑者大多是一年級本科生,男生多,女生少,歐美學生多,亞非學生少。參跑的女生還戴着面具,穿胸罩和三角內褲。聽孩子們說,她們所在的哈佛設計學院都是研究生,很少有同學去參加。
波士頓的緯度與哈爾濱相當,聖誕節前夕的夜晚,氣溫低至零下二、三十度,冷極了。活動開始之前,裸跑者們裹着長大衣,從午夜的雪地走來,來到哈佛小園,就是那個有哈佛銅像的院子。哈佛小園是哈佛大學的地標之一,古老而寧靜,平日裏,那裏的人都典雅、高貴、修養極好。
開跑前,身穿樂隊制服的學生樂隊,在哈佛銅像下誇張地演奏進行曲,指揮賣力地指揮樂隊,助威者和參觀者尖聲地叫喊、吹口哨,場面熱鬧極了。當零時一到,哨聲突然響起,裸跑者們甩去大衣,高喊着衝出去,圍着哈佛小園裸跑三圈,一路撒野似的,一邊跑一邊叫喊。
這一刻,無論是裸跑者還是助威者,還是站在遠處的亞洲女生,都得到了徹底放鬆,加上寒冷的刺激,學生們感到新鮮、興奮,壓力似乎真的減輕了。
中國文化裏談「裸」色變,去參加裸跑活動的中國學生少之又少。這個活動看似不易為東亞學生,特別不易為中國留學生接受。對此,YR是這樣說的:「阿姨,我們雖然不去裸跑,可是我支持那些裸跑者的行為。我贊成一個說法:『當眾裸跑都不怕,還怕什麼期末考試;當身體都不受約束了,思維還被束縛嗎?』」之後,DX也補充一句:「考就考吧,總得面對。」
話說到這個份上,你能聽出他們考試的分量嗎?
一次次的考試,他們必須面對;一道道的坎,他們必須過。我欣賞他們面對壓力時的坦然。
(哈佛散記之二十七,逢星期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