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精英們的學習方法\牟鳳嬌

時間:2016-10-18 03:15:55來源:大公網

  很多人上了大學,書包一扔,不用再像高中一樣做題,劃重點,背誦……不禁想:我終於解脫了。

  一同被扔掉的,還有那些你看了N多國內學霸的學習秘笈才學會的學習方法。

  就連老師和家長也會說,解放了,以後不用這麼苦哈哈學習了。

  你信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真相就是一句老掉牙的話所說的—人生要活到老學到老。而那些在你中學時掌握的學習方法,別以為只是應付一下考試,其實它們有用得很,甚至能讓你受用一生。

  以前當記者,我採訪過國內一名縣級市的市長,這位市長三十出頭就成為了處級幹部。

  可別小看這個縣級市,因為轄區內有國內知名的景點,大型的國際會議每年都要在這裏召開,屬於全國百強縣的前十。

  在這樣一個縣級市當市長,需要很厲害的水準,比如在隆重的場合即興講話。

  這位市長先生每次都風度翩翩、侃侃而談,講話大多時候會即興發揮,每每迷倒在場一眾,就連見多識廣的女記者們也盯着他「流口水」—口才實在太好了。

  你以為他天生的嗎?

  有一次我跟報社領導去他辦公室做一期訪談才知道,現實狀況是,日理萬機的市長大人其實還在用中學生的學習方法。

  他每天都要瀏覽《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和當地的黨報,然後把有用的東西剪下來,做成一個文摘,反覆咀嚼消化。

  在我的記者生涯中,我採訪過很多金光閃閃的人,他們中有政府高官,有企業家,有院士……

  開始我也以為他們有驚人的天分或者使用什麼厲害的高科技,慢慢才發現,他們幾乎都在用我們中學應付考試的那一套學習方法,你覺得過氣了,厲害的人卻還在堅持用。

  我一位大學同學,出生在山東一個落後的農村。在上大學前,他坐過最厲害的交通工具是家裏的農用三輪車。如今,他在杭州一家上市公司做顧問,年薪五十萬(人民幣,下同),還不算分紅。

  不過虛歲三十二的他,在寸土寸金的杭州武林廣場附近買了一套房子,開一輛名車。這雖然並不算特別有錢,但對於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真的夠可以了。

  我們倆是好「哥們」。

  當年,在學校時,大家都在忙打工、忙交際,他總是一個人窩在自習室,看考國內註冊會計師和考國內律師資格證的書。

  像高中生一樣,按時起床,按時休息,書上用紅色的、藍色的、黃色的筆,劃了各種橫線、波浪線,有時候還不合時宜地跑到走廊背背書。

  「你還沒從高中的學習陰影中擺脫出來吧。」同學們取笑他。

  然而,大學剛畢業,當很多同學在杭州找到一份月薪三千元的工作,為自己能勉強自食其力而歡欣鼓舞時,他靠着國內註冊會計師和律師資格證雙料傍身,很快找到一份年薪十二萬的工作,再後來,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那些大談實習有多重要,所謂的人脈多重要的,忙於交際和打工的同學,卻發現,其實那些看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方法」、「捷徑」在真正的職場真的派不上多少用場。

  假如你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那麼基本上職場就一句話可以概括全部:有作為才有地位。

  那些你以為土掉渣、過氣了的學習方法,其實可以受用一輩子。

  中學時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是:規律的作息。

  你以為,終於熬過初中、高中就可以像大多數大學生那樣,徹夜泡吧、打遊戲、去卡拉OK?猝死的那麼多,你以為只是個意外?

  規律的作息,不僅讓你工作精力充沛,而且可以保障你的健康。

  中學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二是:劃重點、做筆記、背誦。

  看到這個,你也許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說,天哪!你在開玩笑嗎?

  那麼我先問問,你是怎麼學習的呢?你說,看書啊。

  好,那我再問問你,你看了點什麼?相信你一定會結巴一秒鐘,然後劈哩啪啦說一個不完整的大概,也許大概都做不到。

  一副你和書彼此都不熟悉的樣子,這算哪門子的學習?

  我認識的作家協會的一位年賺七位數字的人物,去年一個劇本火了半邊天。

  她最重要的習慣之一就是看到好的文字,把它們整理到電腦中,然後不定期列印出來,背誦。

  對,沒錯,不僅僅是看,而是背誦。

  中學時那些在你眼中過氣了的學習方法,其實就是那些國內精英們最酷炫的學習方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