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魯迅茅盾紀念收藏展現場一角\大公報記者李望賢攝
【大公報訊】記者李望賢深圳報道:魯迅與茅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耀眼的雙星,為中國文化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享譽文壇。今年正值魯迅誕辰一百三十五周年,茅盾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深圳博物館推出了「心事浩茫連廣宇─魯迅誕辰135周年暨茅盾誕辰120周年紀念收藏展」。今次展覽的大部分展品,都是民間藏家委託深圳博物館保管的文物。
魯迅著作初版珍貴
魯迅和茅盾在文藝戰線上堅持不懈地奮鬥,是現當代中國文壇的典範。本次展覽甄選二百二十四件(組)實物,通過珍貴翔實的史料、文獻,集中呈現了魯迅和茅盾文學創作的成果,對現當代中國文藝領域的影響,以及學術界對大師本人和作品的認識、研究、再創作。
「魯迅篇」主要分為著譯作品、研究着作、名家手稿、藝術創作四個部分;「茅盾篇」主要展出茅盾的著作、手稿、回憶及研究茅盾的文章、紀念品等。其中,一九二四年版《中國小說史略》、一九三六年版《故事新編》、一九三八年版《魯迅全集》等多件展品均為初版書籍,十分珍貴。此外,馮雪峰、葉聖陶、唐弢、徐懋庸等人研究魯迅的手稿,茅盾本人對《茅盾文集》的批稿等也是本次展覽的亮點。
魯迅研究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重要分支,據悉,展覽用兩個部分展出有關魯迅研究着作及研究手稿。
魯迅生前身後,都是中國文壇的焦點中心和話題人物。為他立傳的,研究他所處時代背景的,研究他的思想和文學藝術成就的,研究他與中國現代文學及外國文學關係的,著作可謂浩如煙海,不勝枚舉。這些研究成果與現實緊密關聯,烙上深深的時代印記,構成了一部饒有興味的魯迅研究史。學者們辛勤耕耘,碩果纍纍,留下數量眾多的研究手稿。這些第一手材料,既有出自大家之手的名篇,也有後起之秀的佳作,見證了一代代魯迅研究學者的學術成長軌跡,具有較高的文化、歷史價值。
茅盾手稿見思想脈絡
茅盾一生創作了多部(篇)膾炙人口的長、短篇小說,發表了大量的散文、雜文、文藝短評及作家研究專論,著作版本種類繁多,盡顯文豪的風範。透過展覽的手稿,可以捕捉時代的信息,釐清茅盾的思想脈絡,是珍貴的史料。
此外,現場還展出了茅盾系列照片及研究文章。茅盾擔任過很多社會公職,成就卓著,人脈豐厚,生前身後受到廣泛關注,研究文章和回憶文章不可勝數,成為茅盾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茅盾創作歷程和文藝思想的材料。
該展覽將展出至十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