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是件再尋常不過的事兒了,可偏偏就有人樂不起來。
在我辦公室附近有一家小飯館,牆角擺着木叉子、老闆櫈、老櫃子……牆上貼着老照片、老報紙、老宣傳畫……這些特有文藝範兒的東西很是惹人喜歡。
不光這,他家做的飯菜也好,味佳色美,尤其是在這樣不冷不熱的季節,店老闆在每樣菜的盤底都放上一片荷葉,那清爽別致勁兒是很難在其他飯館尋見的。
這麼好的飯館,附近又靠着一個文化市場,每天不少文人墨客來來往往,生意應當是很好,天天人滿為患吧?
還真不是。
為什麼呢?就因為店老闆整天悶悶不樂苦大仇深的悲相。
每每有客人來,店老闆都是一副不冷不熱的樣子。人家客人跟他問個好打個招呼,他則只是嘴一努:「進去坐吧。」不會再附加一絲笑容。
客人進去坐下,要喝水,他高興了可能會給倒上,不高興了就會說一句:「暖瓶在門口,自己拿吧。」
準備點菜了,客人問哪個菜好吃,他會來一句:「哪個都好。」然後就不說話了。
吃着飯,若是你喊一聲:「老闆,來盒餐巾紙。」他就會在老遠低聲地回你一句:「在廚子裏,自己去拿吧。」
店老闆這樣,他的妻子老闆娘也這樣,您說這店的生意能好嗎?
我在這個飯館吃了十多年飯,和這兩口子已經很熟了,知道他倆壓根兒就不知道什麼是歡樂,也就無所謂了,可我帶朋友去,每次都是未吃完飯,朋友就會問:「他兩口子是不是剛吵完架啊?」我說沒有啊。 朋友就又會問:「他家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我還是說沒有啊。
他家有什麼問題啊,有房有車,兒子一米八多的大個子,工作很好,兒媳婦也很漂亮,飯店的生意雖然不算紅火,但憑着飯菜的品質贏得了不少回頭客。
既然這麼好,可他兩口子為什麼不歡樂,天天不苟言笑,惹得客人們也都不高興呢?
「好客與歡樂總是形影不離」,我覺得這句話用在店老闆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你天天沒有歡樂的樣子,那就說明你不好客,一個飯店的老闆不好客,生意又怎麼會好呢?
我們不是店老闆,不用為客人的多少擔心,但我們卻需要歡樂,因為痛苦和歡樂一樣,是會製造一種氛圍─你的歡樂不僅是歡樂了自己,還會歡樂別人。
每天經過那個樓道,我都會聽到悅耳的歌聲。
一開始我以為是有人在練歌,後來,那扇門半開着,我看到裏面空空蕩蕩,並沒有人在練歌。
我又朝裏面看了看,只見一個清潔工踩着板櫈,正努力地擦着玻璃窗,歌聲隨着她拿着抹布的手上下起伏,多麼歡樂的生活啊!
後來,我又在樓道裏遇到了這個五、六十歲的清潔工,她面露微笑,把收音機放在褲兜裏,一邊拖地一邊輕聲地附和着唱。
五、六十歲的人還出來幹這種粗活,家裏一定是不寬裕或者有什麼困難,但從她那歡樂的表情上我沒有看出一絲哀愁。
歡樂不需要理由,不歡樂卻有無數藉口。
店老闆的不歡樂和清潔工的歡樂讓我們明白,生活無論容不容易,都應該保持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