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一九一五年,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東京結婚
宋慶齡於一九七五年五月致愛潑斯坦(Israel Epstein)一封信中,囑託在她身後為她作傳:「我只信任艾培來做這件事,因為你比別人更了解我。」愛潑斯坦與宋慶齡相交四十多年。愛潑斯坦說:「她外表柔弱,內心堅強。她一是原則性很強,二是非常謙遜,即使是年輕人和地位不高的人,同她在一起也不感到拘束;有的人第一次見她,有一點不自然,什麼話都不敢講,但是五分鐘過後,就放鬆了。」/何 雁
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愛潑斯坦九十壽誕前夕,在北京寓所對我說了這番話。「我七十歲,第一次嘗試寫人物傳記。」愛潑斯坦花費十年心血,才完成這一囑託。
宋慶齡歸國途中
愛潑斯坦在《宋慶齡傳》開篇,介紹一張中國姑娘大學畢業照:面容堅毅、眼神深邃。她就是宋慶齡,一九一三年獲美國威斯里安學院(Wesleyan College for Women)學士學位。後來,她成為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夫人。
宋慶齡(Soong Ching-ling)一八九三年生於上海,一九○七年赴美求學,還不到十五歲。在校時,有一個英文名字「洛士文.宋」(Rosamonde),親密朋友稱她「蘇西」(Suzie)。
一九一一年十月,辛亥革命勝利,「同學們談到她收到父親寄來共和國新國旗後,站在椅子上,扯掉牆上那面清朝龍旗,把它扔到地上,用腳去踩,興奮地大喊『打倒龍!高舉共和國旗幟!』」
幾個月後,《二十世紀最偉大事件》一文中,充滿她的歡樂聲音:「這一非常光輝的業績,意味着四萬萬人民從君主專制制度奴役下解放出來……壓迫導致了這場奇妙革命……」
宋慶齡在美國居留到一九一三年八月。太平洋郵船公司(Pacific Mail)「高麗」號(S.S.Korea)上,八月十四日,她給老師哈澤德夫人(Mrs. Floyd Hazzard)寫了一封信:「現在我航行在太平洋上,過得非常快活。……再過五天,我就要在橫濱見到父親──也許是全家人了!」
接着,語鋒一轉,「我帶着一封給孫逸仙博士(Dr. Sun Yatsen)的信……在中國,局勢正在變得嚴重起來。我猜想,我們大概不得不在日本呆一段時間,因為即使在『不許插手』的上海,也不安寧。」
九月十二日寫的附言裏,她主要談在日本上岸後,聽到日趨黑暗的中國政治風雲。「戰事還在中國進行,我們因為是南方領袖孫先生的親密夥伴,所以目前在中國是不安全的。」
宋慶齡所說戰事,是指孫中山於一九一三年七月發動二次革命。在舊勢力壓迫與欺騙下,孫中山把臨時大總統職位讓給袁世凱。這個前清總督眼看王朝搖搖欲墜,懷抱野心,投機共和。袁世凱撕毀《臨時約法》,對革命派實行暗殺。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被迫流亡。
早在宋慶齡兩歲時,父親宋耀如(Charlie Soong)已與孫中山成為知己。以後多年,孫中山無數次到宋家來,串門、留宿、開會或者隱藏。宋耀如在自己的聖經印刷廠印刷革命小冊子,還為革命活動募款。
一九一一年耶誕節,孫中山回國抵達上海。宋耀如與長女宋靄齡(Ai-ling)陪同他,在舉國歡騰中,赴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在南京,宋耀如得到一面新國旗,寄給在美國的次女宋慶齡。
宋慶齡於一九一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抵達日本橫濱。九月十六日,父親與大姐帶她到東京見孫中山。這時,宋耀如與這位民國締造者一起流亡,主要在理財方面幫助孫中山。宋靄齡是孫中山英文秘書。以後十天內,宋慶齡與家人一起看望孫中山七次。
孫中山是袁世凱通緝的逃亡者,東京則與袁世凱勾搭。根據日本外務省監視報告,一九一四年一至三月,宋慶齡又多次來到孫中山寓所。有一次,孫中山患病,宋慶齡還幫助看護。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二日,中華革命黨在東京舉行成立大會,孫中山被選為總理。以後歲月裏,宋慶齡這樣評述:「在這時期中,他為了要復活他的政黨,進行了改組。但是,由於沒有一個反帝反封建的明確綱領,同時也由於不斷地重複主要依靠個人忠誠,而不是建立嚴格黨紀這一錯誤,因此他的政黨缺乏廣大群眾基礎。」
這年九月,宋慶齡接替大姐宋靄齡,擔任英文秘書,每天與孫中山一起工作。十一月,她給遠在美國讀書的妹妹美齡(May-ling)寫信:「我從來沒有這樣快活過。我想,這類事情是我從小姑娘時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運動中心。」「我能幫助中國,我也能幫助孫博士。他需要我。」
不久,宋慶齡到上海侍候因病先回國的父母。據日本員警報告,十一月二十九日,「孫中山給上海洛士文.宋發了一封掛號信。」她在中國住了近三個月,直到一九一五年三月十七日才回東京小住,孫中山去接她。偵探們報告說,她與孫中山頻繁會晤,直到六月二十一日。
愛情與革命結合
可能在這段時間,孫中山向宋慶齡求婚。廖夢醒(Cynthia Liao)聽父親廖仲愷與母親何香凝講過一段趣事:他們一起去日本熱海遊覽,爬一座小山時,宋慶齡先到山頂,孫中山緊跟在後,然後是廖仲愷,但孫中山用手示意他別跟着。廖仲愷就叫別人也不要往上爬。之後,宋慶齡與孫中山相偕下山,兩人面露笑容:他們已經決定了。
一九一五年三月,孫中山派秘書朱卓文到澳門,爭取元配夫人盧慕貞同意離婚。孫中山寫信告訴她,他打算同誰結婚,以及為什麼有這個打算。盧慕貞理解他。她說,她不會寫中文與說英語,還纏過足,走路都不利索,不能像慶齡那樣幫助他。
同年六月二十八日,日本外務省暗探注意到,孫中山發了一封掛號信給宋耀如。五天後,他又向同一地址發了一個電報給宋慶齡。此時,宋家發生一場尖銳衝突。宋慶齡失去了行動自由。
宋慶齡回上海之前,與孫中山商定,爭取父母同意他們的婚事。但一到上海,她發現兩位老人另有打算,要把她嫁給城裏一個富有的基督教家庭子弟。她平生第一次不聽話,宣布除孫中山不嫁。二老勃然大怒。
他們說,孫博士已有妻室子女,做丈夫年紀太大了。他連生活需要都無從保證,更談不上享受。作為一位革命家,他們尊敬孫中山,但他們不願意女兒去過危險又困苦的生活。折磨人的爭執中,宋慶齡昏了過去,等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樓上卧室的床上,經過情形一點也不記得了。卧室門已被反鎖,她強忍的淚水,一下子如泉湧出。
這年十月初,孫中山又派朱卓文到上海,把宋慶齡接回日本。朱卓文有個女兒,英文名叫「慕菲雅」(Muphia),是宋慶齡兒時朋友。父女兩人到了上海,設法與宋慶齡接上頭。她偷偷溜出屋子,給父母留下一張字條。
十月二十四日,宋慶齡回到日本。日本密探報告說:「下午一點半,孫中山乘汽車去東京火車站。一點五十分,與宋慶齡及另一位中國女士返回,她們從上海來。三人於兩點半到達孫中山寓所。」第二天,他們結婚。「四點半,孫中山與宋慶齡,去和田瑞(Mizuho Wada)律師家赴宴,晚七點半回家。」
結婚是在一九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結婚誓約書上是二十六日,因為按照日本風俗,雙日對新婚夫婦吉利。有人說,結婚在一年之前,即孫中山離婚之前。宋慶齡後來寫道:「我們的政敵責備我們在孫中山還有妻室時就結了婚。」她把任何關於婚前同居說法,斥為「徹頭徹尾的謊言」。
一九八○年九月十六日、十七日與二十五日,宋慶齡致愛潑斯坦信函,提到有人重複這些指責時說。
結婚誓約書用日文起草,雙方保證「永遠保持夫婦關係」。日本朋友梅屋莊吉(Sokichi Umeya)夫婦主持婚禮,經孫中山事先安排,宋慶齡婚前住梅屋家。少數幾個朋友參加婚禮,其中有廖仲愷一家。廖夢醒十一歲,日語已很流利,充當了翻譯。
結婚那天,在和田瑞家簽署誓約書後,按日本風俗,喝小糯米團赤豆湯、唱婚禮歌。廖夢醒問宋慶齡要她戴的珠串,新娘答應「等你長大了」就給。廖夢醒後來回憶:「婚禮上,她給我的印象是非常美麗、非常苗條、非常文靜。此後,我常常去看望他們。」接着,在梅屋家中舉行招待會。
「父母看了我留下的告別信後,乘下一班輪船趕到日本,想勸我離開丈夫,跟他們回去。」多年以後,宋慶齡給愛潑斯坦信上這樣說:「母親哭着,患肝病的父親勸着……他甚至跑去向日本政府請求,說我尚未成年,是被迫成親的!當然,日本政府不能幹預。
「儘管我非常可憐父母─我也傷心地哭了─我拒絕離開我的丈夫。」
「啊,艾培,儘管這已是發生在半個世紀前的事情了,我仍然覺得像是幾個月前的事情一樣。」她寫這些話的時候,已年過八十。可見這件事,給她內心的傷痕有多深。
袁世凱復辟失敗
宋氏夫婦沒過多久接受了這樁婚姻。他們送給女兒、女婿的結婚禮物,包括一套四件藤木傢具,一條百子圖繡花被面,一件宋老夫人昔日成親時穿的錦緞長袍。
婚後,宋慶齡寫信給美國友人安妮(甘特).安德森(Annie(Gantt)Anderson),「婚禮最簡單不過,因為我們都討厭鋪張儀式與諸如此類的東西。」「我很愉快,盡量幫助丈夫處理英文信件。我的法文大有長進,現在已能閱讀法文報紙,並能輕易地邊看邊譯。你瞧,結婚對我來說好像是上學,只是沒有『考試』來打擾我。」
另一封信裏,她說:「你知道我討厭出頭露面。但結婚之後,我要參與許多本來不願意參與的活動……我每天要見許多人:實際上我是完全為環境所迫,才從『我的殼』裏被拉出來。」
宋慶齡仍然保持着頑皮的幽默感,給另一位威斯里安同學信上說:「我們班上那些老小姐怎麼樣了?她們在做什麼─『等着別人來釣』還是『等着別人上鈎』?」
很久以後,她追記新婚生活:「我們在東京的家裏掛滿了地圖。我的丈夫藏書不少。每天晚上,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觀看中國地圖,把開礦與建設鐵路的地點標出來。我念書給他聽,有馬克思與恩格斯著作,也有科學家與作家,如埃利斯(Havelock Ellis)、辛克萊(Upton Sinclair)著作。」
一九一五年一月,歐洲列強忙於廝殺,日本為獨霸中國,向袁世凱提出恐嚇性的「二十一條」。袁世凱乖乖地接受了。這年底,袁世凱公然稱帝。沒多久,蔡鍔在雲南起兵討袁,很快在重要鄰省四川立足。孫中山大為振奮,與起義軍取得聯繫,陳其美及其部屬蔣介石等,被派往上海組織一次陸海軍起義。起義雖然失敗,卻使袁世凱大為震動。
在孫中山指揮下,全國各地紛起討袁。一九一五年四月,孫中山在東京發表討袁宣言,宋慶齡譯成英文,向全世界散發。舉國聲討下,袁世凱淒慘地宣布取消帝制,仍稱大總統,前後只經過八十多天。
一九一六年四月,孫中山從日本秘密返回上海。五月中旬,宋慶齡也搭法國郵船公司(Messageries Maritimes Co.)班輪迴國。五月二十日,她寫了一封信給東京梅屋夫人,說她已於前一日安抵上海,就得「幫忙處理大量文書工作」。這裏暗指的是,孫中山《第二次討袁宣言》。
就在宋慶齡抵滬前一天,陳其美被袁世凱派遣的刺客槍殺。「陳其美遇刺駭人聽聞,但他只是在袁世凱手中被害的許多無辜愛國者之一。」宋慶齡在五月二十七日,給梅屋夫人第二封密信中寫道:「所見所聞,使我內心十分憂傷,但真理必將永存,我們一定能夠看到中國再次恢復和平與繁榮,並為人類造福。」
她給另一位友人信中寫道:「我到達之前,他(指孫中山)的住處與陳先生寓所相近。他一向無所畏懼,即使有許多特務跟蹤他時也是如此;所以除非我與他在一起,我總是不放心。但有許多事情他必須親自照看,因為他是在這個可怕時刻,唯一能挽救我們中國免於毀滅的人……」
「我們很快將離開上海」,她接着寫道:「請仍把給我的信寄到上海,由山田純三郎(Junsaburo Yamada)轉交。信上不要寫什麼重要事情,也不要提我丈夫名字,因為陳先生就是在山田寓所被袁的特務暗殺。」
袁世凱在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病死。黎元洪當了總統,權力落入皖系軍閥頭子段祺瑞總理之手,時局毫無起色,但政治緊張氣氛稍有緩和。
七月末,宋慶齡病倒了,嚴重腸胃炎,發高燒。孫中山很着急。八月中,宋慶齡病愈,夫婦倆到浙江寧波、杭州與紹興旅遊。回滬後,宋慶齡在一九一七年二月十九日給梅屋夫人信上說,以後通訊可寫上海正式地址:「環龍路六十三號」,「我們家經常賓朋滿座」。他們的「地下」生活結束了。
(「孫中山與宋慶齡」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