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生物鐘打亂,晚上睡得早,熟睡之後醒來亦早,每晚凌晨兩點左右就醒來睡不着了。
早餐時間自然也大大提前。
一般在兩點三十分左右,我驅車到我們這個城市唯一的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麵館吃早餐。
早餐是中式的,沒有麵包和牛奶,有麵條、炒菜和米飯,我有時吃麵條,有時吃飯菜。這家麵館歷史悠久,有些外地就學的碩士生回來,和父母一起來吃麵,據說:兩代人吃這裏的麵長大,絕不是誇張的事。該店最有名的是醬鴨,醬油醃製的北京鴨燒得紅紅的、黏稠稠的,肉質鹹而香,是這家店的看門菜餚。
媽媽、在美國的大姐和家人都說我起床起得太早了,深夜十一時到凌晨三時,正是身體排毒的時間,而我恰恰在這個時間段起床,對身體不利。我對她們笑笑說:「每個人的養生規律是不一樣的,適合自己的規律就是好的。」
吃完早餐,我一般就開始喝早茶、欣賞音樂、閱讀和寫作。
我記得着名作家路遙生前曾寫過一篇散文《早晨從中午開始》,他為了寫《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達到了嘔心瀝血、通宵達旦、忘卻一切的狀態,而一天的起床時間常常在中午。《平凡的世界》成為了暢銷著作,而路遙英年早逝了!
一位不知名的北方作家也曾發過這樣的感嘆:「創作是清苦的事,是寂寞的事。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絕不是像說的那麼輕巧。即便你能耐得住寂寞,也未必能寫出好作品,一個作者可能苦寫一輩子,卻沒有一部作品被大家所認可,那他一輩子只能潦倒在自己的世界裏。所以,能夠堅守,不言放棄,確實難能可貴,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
其實,寫作是一件創造性的工作,作品靈感的源泉無非是來自於生活經歷和閱讀書籍,特別作品的思想性肯定是從閱讀中得來的。
閱讀,是心靈的旅行;旅行,是心靈的閱讀。不停閱讀,不斷旅行,讓自己幸福前進。
我之所以起這麼早閱讀和寫作是要讓自己更幸福,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名利。
國慶長假的第二天,我和家人驅車一小時多來到烏鎮東柵遊覽,順便短暫拜訪了古鎮上明清建築群裏的現代著名作家茅盾的故居。
進入茅盾祖上宅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立志書院」,屏門上有副對聯「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廊柱上掛的是「歷觀文囿,泛覽詞林,此地讀書尋舊躅;伏處蓬芳,繫懷民物,幾人學道繼前賢」。前柱上掛的是「分水舊規模,但願聞風皆立志;殳山鍾秀傑,定知異日有成材」。堂上高懸「有志竟成」橫匾,大廳正中立有茅盾先生半身銅像,茅盾似坐桌前,右手夾着捲煙,表情凝重,目視遠方,身後隱屏上掛有周巍峙題寫的「文學巨匠茅盾」幾個金色大字。
我從史書中得知,青年時期的茅盾在上海發表文章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的報刊不用他的文章,後來葉聖陶先生慧眼識珠,在所編的刊物上頻頻發表茅盾的文章,並在茅盾來稿中的筆名「矛盾」的「矛」字上加了草字頭,這便是茅盾筆名的由來。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凌晨是一天中最寶貴的時間,也是一個人最清醒的時段,至少對於我來說,是這樣。所以,一般晚上沒有太多的應酬或家務,我一般早早上床,將一天的疲累和憂思統統拋掉,進入甜甜的夢鄉。第二天,凌晨時分便早早醒來,洗一個澡,吃一個早餐,精神抖擻地開始了新的一天。
當然,這麼早,有時也有瞌睡的時候,我便在書椅上輕輕地合上眼,在音樂中進入了小小的睡眠,醒來便繼續閱讀。到了五點三十分左右,我便驅車停靠在市體育館,沿東湖邊走上兩圈,閱讀、寫作和運動於我有非常大的好處。
我想,等我將來搬進新房子,我一定要精心裝修我的書房,讓書房成為我美夢成真的地方。我未必這麼早吃早餐了,因為會影響家人的休息,但我可以調整時間,早、晚在書房裏,欣賞音樂,品茗,閱讀,耕耘於文田之中。
愛我所愛,做我所愛,將自己所愛的事做到極致,這也未嘗不是人間的一種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