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早晨,我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隨意來到一個中年女子的魚攤前。
賣魚的女老闆將近四十歲,個子高高的,人很幹練,說話也特別利索。她穿着膠鞋,戴着手套,還圍着圍裙,笑容可掬地跟我打招呼:「今天休班了,買菜呢!想吃什麼魚?」我一邊看着魚,無意中咳嗽了一下。「感冒了?你還是買點鯽魚,回去煲點湯喝比較好。今天的鯽魚還是野生的呢!」她誠懇地向我介紹。看着盆中的鯽魚精神抖擻地擺尾搖鰭,激濺起朵朵水花,我還真有點心動了,情不自禁地挑了兩條,當秤好準備付帳的時候,一掏口袋,居然只有兩個一元的硬幣了,那怎麼辦呀?「不要了,買菜把錢花光了,下次再買吧!」我面露難色。「你拿走吧!下次買菜時再把錢捎來。」「那怎麼能行呢?我又不認識你,我又只是一個星期偶爾來買一、兩次菜。」我再三解釋。「我能不相信你嗎?再說這兩條魚能值幾個錢?就是你真的忘了,權當是我送給你的,難道不行嗎?」面對賣魚女子的信任,我只好拎着魚回家。
就這樣,我和賣魚的她漸漸地熟了起來。後來發現到她那裏買魚的人特別多,大家都說,她賣魚從來都不短斤少両,而且收錢時,一般三角、五角的零頭也都不收了,因此生意特別好。後來我再去買魚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走到她那個攤子跟前。
上個周日,我又像往常一樣來到她的魚攤前,發現她不在,賣魚的是個中年男子,個子不高,瘦瘦的。「今天怎麼換人了?」我滿臉疑問。「孩子媽有點事,一會就來,想吃什麼魚?你買吧!絕對不會多算你的。」賣魚的男子不容置疑地說。「那好吧!給我挑三條鯉魚,我要送人。」賣魚男子順手撈了三條鮮活的鯉魚裝進黑色塑膠袋,放在秤盤裏。他右手提秤上的麻繩,左手麻利地把秤砣放到秤桿上,左右撥動。我剛想湊近看看斤數,不料,他像玩魔術一樣把秤砣向秤桿裏迅速地捋了捋,秤砣滑落,秤桿馬上高高地翹上了天。「十二斤二両,你看,秤高高的,就算你十二斤吧。」「可看清秤嗎?真的是這麼多?」我半信半疑。「十二斤,包你足秤,少一両補一斤,絕對夠秤。」賣魚男子信誓旦旦,我只好付錢給他。「我給你刮好鱗,清洗好,回家就不用再麻煩了,好吧?」當他正準備刮魚鱗時,我立刻上前阻止:「不麻煩你了,我是買魚送給父母的,現在不能弄。」我隨手把魚袋子放進臨邊賣菜的秤裏。一看,秤上居然顯示是十斤,少了足足兩斤。我立即反問賣魚的男子:「這是怎麼回事?」「我不是故意的,看錯秤了……」賣魚男子極力辯解。聽着賣魚男子無力的解釋,我在想:真的是他看錯了?我有點懷疑。
當我正在和中年男子理論的時候,賣魚的女子回來了,她親切問我:「怎麼啦?我剛才有事,讓我丈夫來看會兒……」
看到賣魚男子的短斤缺両,想起賣魚女子的慷慨大方,我不禁心生感慨:同是一家人,同住一個屋簷,同一個勺子盛飯,又一起賣魚,做人的差距怎麼會有這麼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