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踏訪廬山太乙村\張桂輝

時間:2016-10-09 03:15:28來源:大公網

  圖:嚴重別墅\魏榮祥攝

  六年前,我第一次「蕩進」太乙村;今年中秋,我藉回廬山探親之機,再次來到太乙村。與第一次坐纜車不同,這次往返全靠步行,是名副其實的踏訪。往返十四公里,用了六個小時,走了近二萬步。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無感慨地說:「日後形成文章,不是用手寫出來的,而是用腳踏出來的。」

  太乙村,全稱太乙將軍別墅村,坐落在廬山山南登山古道旁、含鄱口西太乙峰下,因峰得名。太乙村海拔八百餘米,群峰環抱,曲徑通幽,綠樹成蔭,冬暖夏涼,翠竹如染,環境如畫,近可仰視群峰,遠能眺望鄱湖,為避暑休閒的理想之處。

  太乙村有近百年歷史,村子不大,名氣不小;人口不多,故事不少。

  今年中秋節前夕,打從上山的第二天開始,我就囔囔着:「想再去看看太乙村」。誰知,一打聽,纜車幾年前就停止運營了。換句話說,想去太乙村,要麼打的,要麼步行。老之已至、身體尚可的我心想,現在不去,更待何時?再過幾年,七老八十,想去怕也「有想法,沒辦法」了。可是,獨自一人,怎麼去呢?正當我為此鬱悶時,比我略大數月的連襟魏榮祥主動提出陪我一道前往。這天中午一時,我們從牯嶺出發,時而公路,時而小路,耗費一小時,來到含鄱口。適逢風起雲湧、車少人稀,我們抓拍幾了張照片,便急切切向山下奔去。

  從含鄱口到太乙村,有兩條小路。一條是既窄又陡,由大小不一、未經雕鑿的石頭隨意堆就的「亂石小道」;一條是相對平坦的泥石山路。由於心切,加之路上行人稀少無可借問,我們糊裏糊塗從「亂石小道」下山。記得當年乘纜車,只用了七分鐘,居高臨下,觀光賞景,可謂既輕鬆又愉悅。徒步則不然,尤其是連續下陡坡,支撐身體也好,邁步前進也好,全憑雙腿之功。開始幾分鐘,並無任何不舒適的感覺,走着走着,兩個膝蓋隱隱有了點疼痛感,連襟老魏多次問道:「怎麼樣?還行嗎?」六十有三、身軀偏胖的我,嘴上應答:「沒問題。」可心裏卻暗暗擔憂,能否堅持到底。於是,平生第一次想到:要是有根枴棍就好了。

  考慮到進村後,既要走一走,又要看一看,還要拍一拍,且得爬山返回,時間很寶貴,我們須臾不敢停留。高度六百米,山路兩公里,坡度之大,小路之陡,由此略知一二。我們兩人感嘆着、交談着,走了半小時,到得太乙村,竹木混雜,人跡罕至,不單清淨,而且安靜,確是避暑隱居的好地方。無怪乎,國民黨將軍曾晚歸在村頭建有一幢居高臨下的別墅,名叫「晚庵」。之後,蔣介石、蔡廷鍇、陳誠、嚴重等等,也在此修建別墅。曲徑縱橫,樓閣掩映的太乙村,十八幢錯落有致的別墅,不單風格各異,而且名字雅致,如蔣介石的「桂莊」、蔡廷鍇的「三柳巢」等等。每一幢別墅,都掩映在遮天蔽日的綠蔭中,更有林間山泉緩緩流淌,聞之神爽,飲之嘴甘。村後山峰,雲飛霧湧;村裏竹木,滴翠淌綠,置身其中,頓生飄飄欲仙之感。

  走進太乙村,漫步竹林深處,一幢幢業已破舊的別墅倚勢借景,或深藏竹林,或背靠山崖,或瀕臨小溪。蜿蜒於林間的石徑,有如一條珠練,把十八幢別墅串連起來。信步其間,有一種與眾不同、別有洞天的感慨;置身其間,有一種穿越時空、回味歷史的感受。換言之,茫茫竹海掩映下的,除了塵封的歷史,還有滄桑的記憶。

  據史料記載,康有為、白崇禧、李四光、蔣介石、宋美齡、蔣經國等諸多名人,都曾在太乙村留駐過。只可惜,抗戰期間,別墅遭到日軍炮火襲擊,以至日漸荒蕪蕭條。不知是為了安全,抑或是為了壯膽,村子前後,原來修有崗樓與碉堡,如今已不知所終了。不過,村裏至今還有三個保存完好、無以複製,中國其他村子所沒有的「建築」:一是一個長約九米、寬約六米、深近二米的露天游泳池,名叫「美齡池」,雖然已池乾底現,仍令人浮想聯翩;二是一個水泥鋪面、至今完好,長約三十二米、寬約十八米的練武場,一端天然卧石上刻着魏碑繁體「練武場」三個大字,遒勁有力,頗為醒目,可惜,沒有題款,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三是蔣經國讀書亭,本名「九奇亭」,亭下一塊巨大的心形石,俗稱「善心石」,亭子一側石壁上,有不少貌似文字的痕跡,因無人能識,故稱「天書壁」。

  隨着旅遊業的興起,一九八五年,當地政府開始對太乙村別墅進行修復,取名為「太乙度假村」。

  這天下午,我們沿着村中公路上行幾分鐘,發現路的右側並排掛着「嚴重別墅」、「蔣介石別墅」兩塊標牌。順着牌子指示的方向,我們先來到嚴重別墅前。因別墅門前有兩棵松樹,緊緊挨着,相依相伴,因此,這幢別墅又叫「同松別墅」。別墅不高,只有兩層,門窗破舊,敞而開着。一樓窗戶上鏽跡斑斑的防盜鋼條細若鉛筆,倒是石砌外牆較厚,約有五十厘米。懷着好奇心,我進入室內察看,發現只有兩個十餘平方米的小房間,外加一個洗浴衛生間,層高二點五米左右,給人一種壓迫感,上到二樓,門窗緊閉,無法入內。

  嚴重,又名嚴立三,湖北麻城人,一九一八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一九二四年,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時,嚴重任學生隊總隊長,後為國民黨將領。

  離開嚴重別墅,繼續上行幾分鐘,就到了既叫「月泉別墅」、又稱「桂莊」的蔣介石別墅。因當年蔣介石夫婦親手在別墅前種下兩株桂樹而得名。傳說,一九七五年蔣介石病逝時,其中一株突然莫名枯死,另一株根部以上近兩米朝北一側,已經皮破木爛,但至今卻依然枝繁葉茂,樹冠不大,樹身較高,已然超過別墅,站在樹下,陣陣桂花獨特的香味,依稀可聞。觀察發現,別墅樓上樓下門窗剛剛上了油漆,是那種傳統的漆法——內白外綠,室內牆壁也開始粉刷,與破舊不堪的嚴重別墅,形成鮮明反差。

  最後,我們來到陳誠別墅前。這是一幢沒有任何造型、長方體結構的樓房,除了較為高大,別無其他特色,甚至連室外樓梯、陽台之類,都省去了。

  平心而論,太乙村這些別墅,在今天看來,從建築面積,到外觀造型都不過是普通樓房而已,都遠不如時下許多農村農民的樓房氣派。當然,他們的主人,一個個都不是等閒之輩,而是叱吒風雲的人物。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當年發生在太乙村的「歷史故事」也好,「如戲往事」也罷,早已無影無蹤、煙消雲散了。雖然,經過精心包裝、用心開發,這裏已經成為廬山一個別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可是,當年那幕將軍接踵而至、高官談天論地的情景,已不復存在了。不過,只要你懷着尋覓故事、抱着追思歷史的心態,置身太乙村中,漫步別墅群間,依稀可以聽到前人的陣陣笑語,彷彿還能聞到當年的悠悠餘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