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在公交車上\苗耕

時間:2016-10-08 03:15:54來源:大公網

  坐公交車是內地生活中常事,也是人們與社會接觸的一個渠道。

  我年逾古稀,雖然行動還很正常,但畢竟老了,腿腳不硬朗了,乘公交車站久了,腿感到不適,甚至有點酸痛,我是十分感謝那些向我讓座的熱情乘客。有些讓座使我十分感動,甚至讓我感到不安,欠了很重的良心債。

  有一次,一位十分纖細瘦小的少女,大概二十歲出頭,穿得很樸素,背着一個較大的鼓鼓囊囊的背包,看到我上車站着,即從座位上站起來,有禮貌地請我坐下,我連聲道謝。車子開動了,她一手抓着車上的扶手吊環,一手專注地看手機上資訊,看出她很忙,大有分秒必爭的需要。我以為她站不了幾站就會下車,然而她久久地站着,我看着她瘦弱不堪的身子,還背着一個較大的背包,正忙着事,我深感自己給他人增加了負擔,平添了麻煩,如果是一個強壯的小伙子給我讓座,我會心安理得一些,此次我欠了一筆良心債。還有一次,我提着一包東西上車,突然一位老大爺愉快地向我說:「請你坐我這位子。」我說:「不用。」我看他年齡比我大,不好意思,他爽朗地說:「我身體結實哪!出來走走。」並問我哪兒下車,我答:「潘家園站。」他說:「遠着呢,快坐!」並迅快移動身子,朝着車廂後面走去,找了個乘客稀少的地方站着。他滿頭銀髮,足有八十多歲,中等個兒,古銅色的臉膛,洋溢着自信快樂的神情。我以為他站一會兒就下車,誰知他一直站了十多站,我心如刀扎,終於在離潘家園站僅有兩站的地方他若無其事地下車,我向他招招手表示感謝,他根本沒有回頭看,逕自走着。讓座,可能是他常施的舉動,根本不在意;而於我,比他年輕幾歲的人,反而讓他來關懷、讓坐,很顯然是欠了一筆沉重的良心債!我望着他遠去的背影,愈來愈高大,就像魯迅先生在小說《一件小事》中描寫的遠去的車夫的背影一樣,愈感覺其偉大,而愈感自己的渺小。

  公交車上,我還經常看到老人愛幼的動人情景。古稀老人主動將座位讓給五、六十歲帶兩、三歲孫子的老人,或幫助他人代抱幼小的孫子,十分關愛小寶貝在車上有個座位或合適地方。有一件事,給我印象十分深刻,我親眼目睹一位白髮蒼蒼的七十開外的老奶奶,瞬間從座位上站起來,大聲地向一位剛上車的年輕女子說:「姑娘,請坐到我這兒來!」老人讓座的喊話,一下子震驚了車廂裏的乘客,向她投去了欽佩和讚許的目光。那位年輕女子臉上泛着紅暈,緩緩地走到老奶奶身邊,親切地答道:「謝謝!」我有點不解,夫人輕聲輕氣地告訴我:「這老奶奶太有眼力了,那姑娘一上車,她就看出其正懷孕。」老人關懷年輕人,特別關愛第三代已成為本能的一種高尚行為。

  當然,公交車是個慎獨的地方,個人的行為和遵守公共道德完全靠自覺,不向老弱病殘和孕婦讓座的現象還是存在的,有的青壯年若無其事地佔坐着老弱病殘的座位,為掩飾自己,裝作看不見他人,佯作昏睡了,或專注看手機,或眼望窗外,凡此種種,缺乏關愛他人之心。

  其實人生活在社會中,生活在人群中,就存在着與他人相處的問題,年輕人要自覺關心老人,老人不要生硬地要求他人讓座,也要注意方法,還要善於體諒他人。有一次,我夫人乘車,正好站在一位年輕女子坐的位子旁邊,她輕聲地向我夫人說:「大媽,昨天晚上當夜班,加上身體有點不適,實在太虛弱,站不起來,真對不起。」我夫人答道:「沒有什麼對不起,請多注意自己身體。」我們深為這弱女子蘊藏的關愛他人之心所感動。

  人間需要互敬互愛,需要溝通和交流,需要理解和體諒。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