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浸大展出名家手稿書畫

時間:2016-10-08 03:15:49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陳致、朱挺、許曉暉、錢大康、潘耀明為展覽開幕剪綵\主辦方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劉榕欣、梁舒婷報道:由香港浸會大學(浸大)饒宗頤國學院與《明報月刊》合辦「第二屆志道遊藝:現當代名作家手稿書畫展」昨日於浸大饒宗頤國學院(國學院)開幕,展出《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潘耀明舊年時與多位著名作家之間的書信手稿及珍貴書法作品等。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朱挺,香港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署理院長兼饒宗頤國學院院長陳致,以及潘耀明等嘉賓出席並為展覽開幕剪綵。

  體現兩代文人情誼

  作為浸大六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的「現當代名作家手稿書畫展」,也是由浸大饒宗頤國學院舉辦的「志道遊藝」系列活動的第二場展覽。此次展覽以近現代文壇名家的筆墨為主題,展出百餘件潘耀明珍藏的文人墨寶、手跡,其中以信札為大宗,合共七十多通,內容多與投稿、出版相關,不乏來自巴金、蕭乾、兪平伯、錢鍾書、沈從文、金庸等的書信。

  從展出的名作家手跡中,觀者除了可欣賞不同名家獨成一派的書寫風格,更能從包含着不菲史料價值的書信內容中體會名家們的真情實感以及兩代文人的交誼。

  潘耀明於現場稱,他曾在幾年前舉辦同類展覽,今次為慶祝浸大六十周年,增加了一些展品品種,包括金庸一幅罕有、較大的書法,還有蕭軍、端木蕻良和駱賓基的墨寶。他說:「書寫的年代已逐漸遠去,文人的信札、手跡已成為歷史陳跡。」亦正是因此,本次的手稿書畫展才顯得彌足珍貴。

  金庸親筆改寫詩句

  潘耀明表示,他與作家來往的書信頗多,本次展覽擇優而出,其中巴金的信札有十三封,均用鋼筆書寫,字體雖小,卻十分清晰,包括巴金《隨想錄.總序》暨《隨想錄》繁體版序言原稿。蕭乾、兪平伯的信札各有四封展出,錢鍾書的信札則以毛筆書寫。

  此次展出的金庸墨寶對潘耀明而言意義重大,他說:「我請金庸為我題鄭燮的《竹石》詩,結果他根據後兩句詩的意思改寫題贈予我:『千磨萬擊強身術 東西南北過耳風』,後來我一直把這幅墨寶懸掛廳中,以為自勉。」

  國學院位於香港浸會大學逸夫行政樓七樓,該展覽展期至十一月八日。更多相關資訊可電三四一一六五五五,或瀏覽網址:jas.hkbu.edu.hk。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