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教的電影課中,有一門「東亞電影新浪潮」,涉及一九五○年代至今的日本、韓國、中國內地、香港、台灣的各種電影「新浪潮」。第一堂課之前,精心準備了大半天。黃昏時在校園餐廳吃飯,還「撿」了個學生。這位亞裔姑娘坐在對面,拿根長長的孔雀羽,說剛上完課,要練到羽毛能在手上立住。她是新加坡人,新生,學錄像藝術。問她為何來此學習,她說這是不錯的公立大學,學費也不高。剛上完第一天課,已很喜歡校園氣氛。問我是研究生嗎,我說我也新來的,教電影課。問我可不可以來聽課,我說歡迎啊。我戴上眼鏡,要走了。她說:你戴上眼鏡像老師了。她還果真來了,認真看電影、參加討論。
學生為高年級本科生,二十幾個人,男生為多,學電影製作的佔了大半,五位學電影研究。他們說通常都看歐美電影,對東亞電影很感興趣,想了解更多。我讓他們寫自己最喜歡的導演,出現的名字包括基耶斯洛夫斯基、李安、黑澤明、是枝裕和、蔡明亮、斯皮爾伯格(港譯:史提芬史匹堡)……放映日本導演今村昌平的電影《豬與軍艦》(一九六一),然後結合閱讀材料討論,大家踴躍發言,我適當引導,涉及什麼是「新浪潮」、今村昌平電影中動物意象、其風格與小津安二郎風格的異同(今村做過三部小津電影的副導演,他不喜小津風格,認為不涉及真正的日本現實,是太整潔美學化的封閉凝固世界)、此片與美國「黑幫電影」不同,是關於美軍在日軍事基地等議題。一個令人振奮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