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前的部委機關大院,包括工作樓及宿舍兩部分,可以在一起,也有的分開着。以我兒時居住的西城區月壇北街為例,路兩邊分別有水電部機關連宿舍、物資部機關連宿舍,以及鐵道部、經委、計委等家屬院,鐵道部、經委、計委的機關就在三里河,相距甚近,步行上下班僅幾分鐘路程,我的中小學同學,大部分住在這一片。
「文革」前,月壇北街東接阜城門內的大片四合院,那是另一種文化環境,我妹妹成年後嫁了位這裏長大的退伍男孩。月壇北街西頭是釣魚台國賓館,每逢有外賓入住,路燈上便彩旗飄盪,車隊駛過,塵土飛揚。後來,大街兩旁的果園不見了,道路雖拓寬,卻在路邊快速建起一幢幢高樓,將外區因建地鐵受影響的居民遷移至此。
我們兒時的生活簡單快樂,沒事就走去路對面的月壇公園玩,公園早上人較多,有的站在假山上吊嗓子,戲曲、歌劇腔都有,刺耳難聽;也有的霸地練武,他們打拳跺地,飛身旋躍,許多人跟着練,或者圍觀,「好!好!」聲不絕於耳。晚上,是公園裏人最多時段,飯後乘涼、散步,喧嘩者少。稍稍走遠一點,還可去釣魚台公園游水、爬山,那就更是好玩。
時光飛逝,往事只能回味。
如今月壇北街的機關大院都「毀」得差不多了,舊有花木面目全非,大院人流如鯽,摩天高樓不和諧地矗立,而原本三、四層高的紅磚樓全部到了需清拆改建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