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樓台先得月」這句詩,用來形容哈佛的學術優先,可謂一點都不假。哈佛得益於一批治學嚴謹的教授,也得益於能請到各國的名人來工作、來演講。
哈佛的講座多樣化、多語種、啟發性強、沒有教條,留給人深刻印象。那些演講者的名字,聽起來都是響噹噹的,令你感慨:為什麼哈佛總是領先世界?那是因為它能請來全球最傑出的人為它幹活。
聽哈佛的各種演講,也是DX和她的同學們的一大樂趣。他們抽絲剝繭地擠時間,也要去一睹名人風采,去直接提問、直接交流、直接領受教誨。這是哈佛人的福氣,也是DX和她的同學們的福氣,機會難得,錯過了就錯過了,永遠不會再回來。那也是一種擴展視野、汲取智慧精華、建立深度思維和不凡品位的特殊課程。
招聘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教授,邀請各行各業的風雲人物來舉行講座,憑藉哈佛的魅力,都不是難事。受邀者將此看作自己人生和事業生涯的光芒,把能到哈佛演講一次視為終身榮譽,那是對他們的認可和肯定。演講者的名字一聽就耳熟,各行各業的知名科學家、教授、董事長、總裁、CEO等,海報一張貼出來,大家都知道。
「哈佛的門常開着」,講座是公開的、免費的,隨你進進出出,甚至不檢查證件。它歡迎任何一個有心人去獲取知識,你只需從學生報,或路邊的張貼處獲取信息,就可以理直氣壯地進入演講廳。
演講一年四季都有,內容涉及廣泛,從宗教歷史、美學音樂,到網絡影響、道德認知、逆境和機遇等。加之講者的名人效應和卓越的專業水準,可謂場場都震撼,準能聚集不少的人遠道而來,準能令聽者興趣盎然、大開眼界。當年,這種活動是我先生的最愛。十多年後我去探訪女兒時,常常漫步校園找廣告,篩選信息,之後告訴孩子們,供他們選擇心中所好。這樣做的好處有二:為他們節省時間和精力,給自己創造看名人的機會。我也常去聽聽,順便練練英語聽力,能懂多少不要緊,有一點是一點,這裏湊湊,那裏湊湊,時間好磨得很,這種好事真是白撿!
為了更多地參加那些講座,DX和她的同學們必須壓縮課餘時間,更快地走路,更少的睡眠,把學習效率提高了還要再提高。「實在不捨這個機會」,他們常常這麼說。
美國人有一句口頭禪:「你是最棒的」,這句話被哈佛的教授們實踐得盡善盡美,他們總是善於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自信心。記得有個片段比較簡單,我完全聽懂了,一個學生向身為哈佛教授的演講者提問:「全世界的大學多,知名大學也多。當很多大學都在說,自己的某個水準是世界之最時,掐指一算,就沒有哈佛的份了。請問,您怎麼看這個現象?」
講者這樣回答:「身為哈佛的教師,我們不太好說自己的水準如何,也不太好說哈佛在哪些領域比世界之最差多少。但是我們可以毫不含糊地說,哈佛能錄取到世界上最優秀的學生,你們被我們首選了!」話畢,掌聲響起,經久不息。他真能激勵人心啊!
(哈佛散記之二十五,逢星期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