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流動藝術館探尋文字美

時間:2016-10-03 03:15:44來源:大公網

  圖:嘉賓在啟動儀式上合照  /大公報實習記者崔芷盈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崔芷盈報道:第二期賽馬會「藝術館出動!」教育外展計劃於九月三十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啟動儀式,為將於十月十一日至明年七月七日舉行的一連串本地外展活動揭開序幕。

  遊走社區發掘書跡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體育、康樂、藝術及文化)陳淑慧、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學術)李子健、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長鄺啟德,以及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譚美兒等,出席了啟動儀式。

  該活動讓香港藝術館製作的一輛藝術教育專車駛入不同校園與社區。透過這所流動藝術館,將藝術帶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第二期教育外展計劃以「字遊都市.寫出香港」為主題,將隱藏於社區中的名家書跡、有趣的文字藝術和當代藝術家別具風格的作品,向市民呈現,例如香港大學的牌匾出自國學大師饒宗頤手筆,讓大家體會文字藝術與香港文化,並且認識本地的年輕藝術家。

  在藝術教育專車上設有多組互動遊戲,包括「字在都市」、「字在創作」、「字在生活」以及「字在自由唱」,並由吉祥物阿墨(中國書畫)、古仔(中國文物)、油油(歷史繪畫)、阿港(香港藝術)帶領大家遊覽及介紹香港。

  互動遊戲字裏尋趣

  「字在都市」在都市迷宮內玩尋字遊戲,發掘散落在香港不同區域的名家書跡。例如先透過互動遊戲介紹一些店舖的招牌是用了哪種字體,由哪位名家書寫,並對書法家進行簡介,介紹完這個招牌後,四個吉祥物會乘坐交通工具,帶領大家到下一站。在「字在創作」中,大家可以與當代藝術家蛙王(郭孟浩)、王天德和徐冰一同探索文字藝術創作的另類可能性和意義,透過互動遊戲,用文字拼湊出一幅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字在生活」主要介紹在香港街頭、食肆餐牌、電影、商舖、郊遊景點出現的種種文字,它們如何在不知不覺間塑造出香港這個城市的獨特風貌。香港藝術館館長(中國文物)鄧民亮在介紹時說:「從食物中可以看到生活,從生活中可以看到文化。很多食物或事物的名稱,都能夠代表香港這個中西融合的社會特色。」他舉例說,例如在餐廳點餐時大家所說的「落柯打」、把鬆餅讀作「窩夫」、櫻桃讀作「車厘子」等。

  「字在自由唱」分為四個難易等級,由書法家利用膾炙人口的歌曲,再透過文字或與圖畫結合,譜出兼具視、聽之娛的文字藝術。鄧民亮說:「設計這些遊戲,希望可以讓小朋友一起參與,在潛移默化中能夠學習到基本的文字藝術。」

  許曉暉在啟動儀式致辭時說:「香港藝術館雖已休館進行大規模擴建工程,但藝術館的節目從沒間斷在學校和社區之間遊走。這輛藝術教育專車的主題正是『字遊都市.寫出香港』,透過有趣的電腦互動遊戲,帶觀眾遊走香港城市的不同角落,尋找融入其中的文字藝術。」

  是次項目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藝術館籌劃,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作主要贊助,並與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和香港教育大學合辦。

  查詢計劃詳情可致電二七二一○一一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