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了一場項目中期匯報,在和客戶把酒歡歌的時候,有人問我如何做好演講,我想了想對他說,演講其實不是一個人的演說,而是和聽眾的互動與溝通。這是當年日本的一位前輩告訴我的要點,從那之後,我的演講就變得得心應手。
然而這並非只是演講的要點,溝通本身的秘訣不在於自我表達而在於傾聽和理解,有多少人都走入了溝通的誤區。
早前王寶強事件網民一邊倒討伐馬蓉,拋開馬蓉被傳婚內出軌和轉移財產等錯誤,想起有人說當初王寶強求婚時馬蓉的動作細節就反映了馬蓉未必有那麼愛王寶強,或許當時王寶強的頑強追求感動了馬蓉,而年輕的馬蓉未必分清楚了感動和愛情而走進了婚姻。後來王寶強在外面忙於事業以為自己在為家庭奉獻的時候,忽視了空守閨閣妻女的感受以至於釀成出軌事件。
或許事情的真相遠非如此簡單,然而類似的溝通悲劇在普通家庭中卻也天天上演。婚姻的一方以為自己付出所有感天動地,其實只是感動了自己而已。
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周圍有那些自以為是的人,「我這個人有什麼說什麼」,「我是個很直的人」,「我這是為你好」,每天都在強調我如何如何的人,與其說有着強烈的溝通慾望,倒不如說有着強烈的自我表達欲,言語之中隱含着的意思不過是你得原諒我,你得聽我的等等個人的傲慢。而傲慢恰恰是溝通的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