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後到樓下信箱取報,不經意間掉下一個四方形的小信封,撿起一看,字跡是那麼熟悉,再看左上角寫着「Canada」,頓時恍然大悟,準是外孫女的信。回到樓上房間,忙拆開信封,果然是外孫女的來信,是一張賀卡式的明信片,上面寫滿了整整齊齊的中文字。一開頭就檢討自己說:「好久沒給您們寫信了,中文寫得越來越難看。」。接着就說出我當時的真實感受,她說:「現在聯繫都在網上了,我覺得要能收到信都是一種驚喜,所以就給您們寫了信。」確實,多少年來,我們都是在網上和遠在多倫多的女兒一家聯繫,今天看到外孫女的親筆字,真是喜出望外。
十幾年前,剛剛小學畢業的她隨父母去了加拿大,在那裏上完初中、高中和大學,現已大學畢業,在一家公司就業。她在信中說:「我上班一年多了,每天都能學到新的東西,學完就能用上,比上學有意思多了。」她還說,她的老闆是個很難得的善良人:「明知道我有很多缺點,還是對我挺好。」看到這裏,我很受感動,覺得外孫女真的長大成人了,她能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知識,努力克服缺點,在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不斷進步着。
我想,她能成長到今天,主要靠兩樣東西,一是勤奮,一是天賦。從小在父母嚴格的要求下,學習努力,做事認真。到了加拿大,克服了生活習慣、語言障礙等種種困難,以較好的成績從中學畢業,被多倫多大學錄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她選擇了女孩子比較難學的電力工程專業,每天學習到深夜,畢業時取得較好成績,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這期間她付出了多少努力,是我這個一輩子不善理工科的外婆很難想像的。
我們沒想到外孫女有學習外語的天賦。剛到加拿大時,在學校聽不懂、說不通,着實讓她苦悶了一陣子。記得她跟我說過,後來她大着膽子,不管對錯,在任何場合都堅持說英語,經過半年多的用心學習,突然覺得聽老師講課不費力了,說話也流利多了,自己覺得過了一個非常難邁的坎兒。我想這大概就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吧。現在加拿大人都以為她是在當地出生的,英語水準和加拿大人別無二致,這就給她的學習和工作以至融入當地社會創造了有利條件。
我的外孫女應該還有一項重要課程,就是學習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缺了這一課,對於根在中國的她,將是一個很大的缺憾。她的中文水準現在只停留在小學,信中的字雖然一筆一畫寫得很齊整,但字跡仍然是小學練習本中的字跡,我看着很親切,但心裏酸酸的。
她雖然已入加拿大籍,但畢竟還是中國人,不懂中國的歷史文化,對於一個外籍中國人來說,也是非常不全面的。這也是一個中國老人的期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