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電腦上打下本文標題,手機響了,林達來約看電影,說你還在寫你那破稿?今天寫啥來着?不加思索,我照實讀出標題,不料卻遭致她一番嘲諷:也不想想自己啥年紀,額上的皺紋都跟「洪湖水浪打浪」似的,還好意思說愛情⁈林達的掃興反而使我覺得有必要繼續我的豆腐乾文章。
無論人們對愛情的觀念、起因、後果的看法多麼不同,但都還是把這種感情本身看作是大家都能理解的東西。但其實它是很複雜的東西,或許可以說,根本不是「情」而是利益分配或匹配問題。
十九世紀法國作家本雅明.貢斯當(Benjamin Constant)曾在小說《阿道爾夫》中精確地估計了男女各方需要多少組成部分、需要多少友情、多少獻身精神、名利心、崇拜、尊敬、肉體上的吸引力、希望、幻想、失望、仇恨情緒、厭煩情緒、熱情、自私的打算等等,才能構成雙方稱作愛情的那個混合體。
貢斯當是位政客,他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沒有一個真理是完全的,除非它包含它的對立面。他自己便是充滿雙重人格,但正是他的矛盾,他成功地使許多真理更加完全。
這話怎麼理解?他主張民主,卻又為專制站台,他不信宗教卻又推崇宗教,他敬重女人卻又背叛女人。他對人性因素考慮得過於周延,結果常常猝不及防地走到初衷對立面。
總之,他有他的說法:這便是他要達至「人的靈魂的要求和實際可能之間的平衡」。愛情也可作如是觀。 「低徊在此」十一月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