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然一人,行動相對自由,腿腳尚靈便,還能隨意行動。利用自身擁有的自然條件,近兩年間我大幅度增加了外出的次數。僅僅從今年年初起,我就外出了十數次,足跡遠達海南、廣西、江西、江蘇、山東、河北、甘肅、內蒙古等省、自治區,還在加勒比海的古巴小住了兩個月,既尋找快樂,也增添知識,並感受各地新舊變化帶來的滿足。
中秋前,順應弟妹們一起過中秋節的願望和呼籲,我決定年內第三度返回故里淮陰,同他們一道歡度佳節。步出家鄉的機場時,「為荷而來,醉享金湖」的廣告撲面而來,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知道金湖有荷花,但廣告做得如此之大、之直接,卻讓我有點不解。二十年前,我曾經在金湖住過一天,聽過當地縣政府的負責人員對這個縣的全面介紹,但他們沒有特別提到荷花在縣裏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經過打聽,對荷花在該縣有如此重大作用的說法依然讓我半信半疑,很想找機會去看看,儘管已經過了觀荷的花期。
同很多人一樣,我也喜愛荷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聖潔,高貴,美麗,用途廣,是人類的好朋友。歷代的文人、學子對荷花多有讚頌,表明了它在人們心目中高尚和永恆的地位。荷花在近鄰中有如此重大的貢獻,當然也是我想刨根問底的動因。
中秋節前夕,約了兩個朋友,驅車一個多小時,進入了金湖境內。金湖,是我的故鄉淮安市管轄的一個縣,與我出生的縣相鄰,原名「黎城」,是周恩來總理建議將之取名「金湖」,有「日進斗金」的期待。這個縣不大,但因為介於白馬湖、洪澤湖、高郵湖之間,淮河入海通道又從縣境內經過,形成河道交叉,河網密布,是名副其實的「水鄉」,很適合荷花的生長。縣裏將荷花打造成品牌、成為其特點的設想、規劃和行動,確實有其道理和依據。
接近位於金湖縣一隅的荷花種植中心地帶,沿着一條類似於河堤的鄉村公路,我們穿行了二十多公里,透過道路兩旁高大的護堤白楊,向深處望去,可以看到許多大小不等、花色各異的荷塘,在田間,在農舍前後,與稻田相間,與綠樹相映,形成一個真正的荷花世界,連綿不斷。漸行漸思之中,我們到了一個掛有「荷花蕩」牌子的大型荷花種植園,據介紹,這個園有約一點五萬畝比較集中的荷塘,五百多個國內外的荷花品種,面積和品種都屬「全球之最」,各類荷花在盛開季節時爭奇鬥艷,確實讓人嘆為觀止。如果說,附近田間的小塊荷池代表的是傳統,「荷花蕩」則應該屬於新思維的出品了。
在當地朋友的引領下,我們在「荷花蕩」內的小道上步行了幾個種植區,觀荷花,聽介紹,饒有趣味。因為已是中秋,過了荷花盛開的季節,但尚存的荷朵,茂密的荷葉,茁壯的蓮蓬,以及路邊售賣荷產品的小攤,給我們以荷花世界的另一番景象,仍然可以稱之為美不勝收。
朋友介紹說,近十來年,當地以荷花為題,連續舉辦過多屆「荷花節」,招商引資,促進貿易和交流,推動了全縣的經濟發展,也使得金湖在國內外的名聲大振,引來了絡繹不絕的各方遊客。
中午,當地朋友安排我們在蕩內的一處餐館用餐,讓我們得以享受到一頓與荷花及荷塘相關的餐食,其中,有剛剛採摘下來的新鮮蓮子、菱角和嫩藕,有荷花和荷花幹莖烹製的熱菜,還有從荷塘裏捕撈上的鮮魚、活蝦,就連蔬菜也是塘邊、池角種植出來的。喝的飲品則是荷花茶和罐裝的鮮藕汁。主人笑着告訴我們:「完全是就地取材,所費無幾。」我們則不僅極大地享受到了口福,更是增添了不少見識,愉悅了心情。
在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二十年前還不被當回事的荷花如今為何能夠成為一個縣的「名牌產物」。或許,發揮特色,不斷創新,是每個地方政府的發展之路,只是各地的領導人需要用心去尋找、挖掘和準確利用自己的特色資產,並把文章逐步做大。
穿越在田頭、荷蕩之間,我們還看到了金湖的另外一些景況和景象:城市建設有了規模,農村的房屋呈現的是「別墅型」的小樓,旅遊景點在向突出特點的方向規劃,交通道路在四通八達中多以「快速路」為主線……與我二十年前看到的景況真的不能同日而語。
就在荷花世界的參觀過程中,我給我的遠在古巴學習西班牙語的孫女發去資訊,告訴她們我在為她們明年回國度假「打前站」,因為我覺得這個地方值得她們去認識一下。
我在想,金湖的變化之一應該與小小的荷花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在當今頌揚荷花的品德中應該就金湖的新作增添一項新的內容。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