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何華棧(左起)、陳嘉慧、丘永基及蔣文端對推動粵韻粵曲文化不遺餘力
【大公報訊】記者陳惠芳報道:華聲粵劇藝術學會將於十一月十三日於香港文化中心舉行「斲輪曲藝播瑤林——何華棧粵韻交響樂音樂會」,屆時何華棧將聯同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花旦蔣文端、李淑勤、郭鳳女、曹秀琴及陳韻紅合作演出,新加坡著名音樂家丘永基擔任指揮,「珠江交響樂團」伴奏,並由「佛山天安金聲合唱團」和唱,冀為香港帶來別開生面及中西樂無疆界的理念。
何華棧於一九九八年在廣州與蔣文端合作演出《南唐李後主》組曲,相隔十八年後,二人再度合作並在港演出,何華棧表示,是次合作單位比當年多,經他們不斷修改下,其中的粵曲部分,希望能獲香港觀眾接受。藝術學會主席陳嘉慧則表示,是次演出除了幾位粵曲演藝界表演者外,還有約八十人的交響樂團伴奏與五十人合唱表演。上半場是丘永基的作品《滿江紅》、《過零丁洋》、《南唐李後主》的組曲,下半場則是她的作品選段。這次組合是一個嶄新的嘗試,旨在承傳粵韻粵曲的同時,在音樂和表演形式亦增添新元素,期望能豐富粵韻粵曲的領域,吸引更多新的觀眾。
蔣文端表示十八年前與何華棧合唱《南唐李後主》組曲,當時她的藝術造詣還淺,但那時單聽音樂已令她好感動。隨着時代進步,音樂配合比以前深了很多,在香港以此組合演唱也是她的第一次。是次再唱,相信更易投入角色,演唱方面也應比過往有進步。亦因如此,作為表演者的她壓力更大,怕達不到大家要求。
丘永基表示,何華棧於一晚演出和五位花旦合作會很吃力,希望觀眾能支持他。對於粵劇前景,他認為粵劇生命力很強,就如向日葵欣欣向榮。
他說,業界不斷修改粵劇表演形式,目的是希望吸納新的觀眾,這是一個大收穫,理想要因時而變,但前提是要保留粵韻。粵劇可以和不同音樂配合,如在新加坡便曾同外國管弦樂團合作,粵韻可取之處就是放在那個音樂團,都可以交流配合,這就可以將粵曲提升至殿堂級,連外國人也被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