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養生之道\符國本

時間:2016-09-25 03:15:27來源:大公網

  現時大眾都注重養生,《黃帝內經.素問》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此是中醫學對養生之道的重要論述及指引。

  現時不少人都大談長壽健康之竅門,在眾說紛紜中,其實上面引用的十六個字才是養生之道的真諦。「恬淡虛無」是指保持人的心境寧靜,心情坦然,對一切事情不必太上心,這樣,體內的精、氣、神就會順暢地運行,內心恬淡虛無,與名句「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一脈相承;「精神內守」是指今天處在繽紛繁華的社會中,人不受外界的物質金錢美色所誘惑,內守自己的本分,因之,心安而不懼,心安而神閒,正是「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在適應自然環境中,避開風寒暑濕燥火,便會祛除疾病。中醫學的養生是融會醫學、人生哲學及社會環境等方面,十分注重靜養,人安而能靜,靜而能定。靜養使身心得到舒暢和放鬆,得以調適,因而益壽延年。在古今的許多事例中可看到,歷代的著名老中醫,及能真正掌握中醫學精華的人,大多都會健康高壽,唐朝的名醫孫思邈便活了一百零一歲(編按:有的考證指孫思邈活了一百四十一歲)。

  一個人的健康不單是身體在生理上沒有病,還要有正常的心理(情緒),也就是良好的心態。健康的情緒是至關重要的,中醫學將人的情緒列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今日香港人的工作緊張,學生讀書壓力大,有的人有心事悶在心裏又不善於向人傾訴,以致內心焦慮鬱結。由於新一代港人生活條件較好,缺少在惡劣環境中生活的經歷,缺乏艱苦生活的磨煉,意志薄弱者遇到事與願違及遭到挫折時,心理容易失去平衡,情緒抑鬱,在新聞中時時看見有人墮樓輕生的報道,有些正值青春好年華,白白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實在可惜!有人整天不開心,心不安,意不寧,精神恍惚,就容易出現心悸、怔忡、失眠等症候,此乃思慮過度,情志失調所致。宜多參加各類社交活動,有心事不要悶在心裏,可與親朋友好品茗談心或找社工傾訴;戶外活動有益身心健康,多參加戶外活動或散步,親近大自然,也可結伴外出旅遊,使身心得以調節。上年紀的人應為晚輩做好榜樣,平日安然祥和,不可發脾氣動怒,「怒則傷肝」,引致「肝陽上亢」,血壓驟升而有中風之險。

  人若心地善良,自然會心平氣和,要知道「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閒暇時,坐下來喝杯茶,得安閒處且安閒。中國的文字也甚有意思,「茶」字即是人在草木之間,悠閒喝茶,此刻人悠閒地在草木之間,精神得以鬆弛,身心得到調適,是何等的怡情!

  在此,介紹一款茶,是用香茶及三味花片混合,適量泡飲,芬芳四溢,沁入心脾,有減肥美容、解愁歡心、清新口氣之功效,常飲可延年益壽。材料為:一、鐵觀音─有養生保健、抗衰老作用;二、合歡花─除煩解鬱,安神歡心;三、茉莉花─潤膚香肌,通便利水;四、菊花─清熱解毒,養肝明目(宜用杭白胎菊,每次八朵)。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