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記「璇宮」「國泰」兩家戲院\張茅

時間:2016-09-25 03:15:26來源:大公網

  圖: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國泰戲院。網絡圖片

  本港戲院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進入鼎盛期,大小近二百五十家,大致分為三線,粵語片、國語片及西片,芸芸戲院,有兩家值得一談,其一是北角英皇道的「璇宮」,後改「皇都」,另一是灣仔道的「國泰」。

  《大公報》前副總編輯、詩人、作家陳凡曾作《觀荷花舞》詩一首:「盈盈細步起螺紋,香鬢微涼辟俗氛;羅袂飄飄疑有夢,胭脂淡淡似無痕;最宜明月銀星夜,若怯清風玉露晨;忽報凌波歸去也,宓妃曾否是前身?」

  這詩是他在璇宮戲院觀看中國民間藝術團來港演出的其中一個節目《荷花舞》後有感而作。

  一九五六年中國民間藝術團訪港,在「璇宮」演出,哄動一時,當時社會氣候,不是每家戲院都願意接待內地團體,「璇宮」敢為他人之先。中國民間藝術團是一九四九年建國以來第一個來訪的國內藝術團體,作為文化藝術交流向外接觸,吸取各方面經驗,藝術團的組成,直接受周恩來總理垂注,要求最好劇目、最佳人選。售票當日,清晨已大排人龍,各日門票,首天售罄,出人意料的熱烈反應,引起很大的回響。

  自一九四九年,內地及本港兩地文化隔絕,這是港人首次接觸建國後的文化藝術狀況,精彩的節目表演每場爆發高潮,京劇《三岔口》兩人客店摸黑廝殺,武打場面叫絕,觀眾看得口呆目定;北方的《獅子舞》有四條腿,是獅子的全形,與南方舞獅大異其趣,觀眾大開眼界;福建舞《採茶撲蝶》,活潑野趣;朝鮮族《扇舞》,以及新疆《薩巴依舞》優美與熾熱感人;最受歡迎的《荷花舞》將觀眾帶入夢幻仙境,使詩人詩興大發,寫下了「羅袂飄飄疑有夢」、「若怯清風玉露晨」等佳句。此舞由著名舞蹈家戴愛蓮親自編排,往後多少年仍聽人談起。

  中國民間藝術團的演出,釋除港人對建國後在文化藝術、傳統戲劇傳承的若干誤解。璇宮戲院往後走藝術演出的市場路線,邀請歐美著名樂隊、音樂家、歌舞團登台,經營方式與電影院有別,後改為皇都戲院,亦已結業多年。戲院的歐式建築風格全港獨有,有聲音要求列作建築文物保留。

  國泰戲院也有自己的個性,這家戲院一九三九年二月十四日開業,位於灣仔道近公園仔。全港戲院近二百五十家,只有兩家放映過蘇聯電影,「國泰」就是其中一家,冷戰年代,蘇聯視為「鐵幕國家」,沒有電影商代理影片,電影商不願接觸敏感問題,一部名為《幸福的生活》的蘇聯影片卻突破缺口,獲批進口,國泰戲院願意安排上畫。《幸福的生活》描述蘇聯集體農莊生活,以一對男女愛情故事帶出農莊愉快生活。上映時出現旺場,進場觀眾相信是認同新中國的信仰的市民,電影中集體農莊全都以拖拉機耕作,收割機收割,打穀機打穀,比之中國人力耕作,農業機械化的方式是未來的中國夢想,吸引寄望中國強盛起來的觀眾。廿多年後,才有另一部蘇聯影片在尖沙咀景星戲院上映,被認為是「修正主義」作品。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本港僅兩部蘇聯電影上映。最早一部就在「國泰」。

  國泰戲院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上映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著名越劇演員范瑞娟飾梁山伯,袁雪芬演祝英台,扮相討人喜歡,加上故事家傳戶曉,唱腔十分動聽,曲詞頗有文采,迷住了香港觀眾,場場爆滿,映期一再延長,創票房紀錄。

  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眾多戲院拒「大陸電影」上演,國泰戲院獨一放映「大陸片」,以抗日戰爭為主題的「紅色電影」如《鐵道游擊戰》、《地道戰》只有在「國泰」看得到,內容也為香港觀眾接受,《地道戰》中游擊隊揭開家中灶頭,鑽下去竟是地道,翻起床頭板,拉開乾草堆,抽起樹叢的草皮,都是地道入口,打日寇竟有這樣打的,開了眼界。國泰戲院以上演「左派電影」為經營方向,視為「左翼」戲院,在戲院行業別樹一幟,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日結業,原址現已改建為商住大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