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早上看電視,意外看到張海迪,她正在里約殘奧會場外接受記者的採訪,她的面色、儀態、聲音,和二十多年前見到她時,幾乎沒有多大變化,我們感到很是欣慰。
大約十六天前,從網上看到殘聯主席張海迪作為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團長,將前往里約參加殘奧會的消息,我們不禁有些擔心。巴西里約熱內盧離我們十分遙遠,光坐飛機要二十幾小時,張海迪身體如何,能承受得了嗎?心中不能不畫一個問號。現在看到畫面,心裏踏實下來。
說起張海迪,我夫婦倆與她有一段緣分。二十四年前,中韓剛剛建交不久,張海迪作為中國殘疾人代表團成員,前往韓國訪問,當時我們在使館任職,有機會與她第一次見面。令我們吃驚的是,她雖為殘疾人,但衣着、髮型時尚,臉上充滿微笑。記得她很會唱歌,在韓國舉辦的一次音樂會上,張海迪坐着輪椅出場,以清亮甜美的嗓音,演唱中國和韓國歌曲,使全場為之震驚,報以熱烈的掌聲,以至她不能不留在台上,又多唱幾首。
我們那時見到張海迪,心中也是很不平靜。雖然她小我們很多歲,但她感人的故事,我們很早就聽說過。她幼時患病,落下殘疾,但她意志頑強、品格高尚、勤奮刻苦,經過驚人的努力,取得大學學歷,學會了英語,寫出多部著作。我們喜愛她的長篇《輪椅上的夢》,也深知散文《美麗的英語》是她學習的結晶,長篇《絕頂》則展現了她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她不平凡的事跡,早已成為青年人和殘疾人學習的榜樣。
大約七、八年前,我們有事去濟南,意外聽說張海迪就住在那裏,於是貿然提出希望去她家拜訪她。我們的這一非分要求,不想很快得到她的應允。穿街走巷,找到了她的住所。張海迪住在一座寬敞明亮的套房中,客廳裏擺着沙發、電腦,四周的書櫃中放滿書籍。張海迪熱情地迎接我們,說她至今還清楚記着在韓國的相見,能再次相會感到十分高興。她坐着輪椅,在房間中靈便遊動,還從書櫃中拿出她的著作,簽名後送給我們。那天晚上,張海迪一定要留我們吃飯,還讓住在隔壁的父母出來與我們見面,一起共進晚餐,直至深夜。她的熱情爽朗、豁達待人,一直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
張海迪出任殘聯主席後,我們再沒有與她見過面。我們知道她很忙,不願打擾她。但每年兩會期間,我們都能通過電視,看到她出席大會的情景,我們已感到滿足。
這次看到她接受記者採訪的畫面,雖不是見到她本人,但心中仍難掩喜悅。她在接受採訪中說,中國殘疾人運動員獲得金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殘疾健兒通過鍛煉成長,讓更多殘疾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她說得多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