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亞歷山大大帝的勳業與悲情/高秋福

時間:2016-09-24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亞歷山大大帝頭像雕塑/作者供圖

  自古至今,許多偉人都落得這樣一個歸宿:功業甚偉,悲情甚巨。參觀埃及的亞歷山大博物館,翻閱有關亞歷山大大帝的史籍,發現這個歸宿在他身上體現得尤為生動。這位曠世帝王揮馬揚鞭,馳騁▉疆場/疆埸(邊境)▉,僅用十二年時間,就把東南歐面積只有幾萬平方公里的小王國馬其頓,拓展成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面積五百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人們盛讚他開創了歷史性功業,可是卻忽略他從小就飽受政治的困擾,最後竟落得人亡家破國滅,創痛巨大而深重。

  那麼,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二千三百多年過去,有些事確實很難說清楚,但歷史的碎片黏貼在一起,總還可以呈現一個大致的輪廓。

  西元前三五九年,腓力二世在馬其頓王國首都佩拉登上王位。為解決嚴重的內憂外患,他動用武力四處征討,聯絡感情八方應付。他聯絡感情的手段之一就是與不同鄰國和不同勢力締結秦晉之好。他原本有幾房妻室,登基兩年後又迎娶毗鄰的伊庇魯斯王國公主奧林匹亞絲,一年後得子亞歷山大。奧林匹亞絲聲稱,她在完婚之夜曾有一夢,夢見自己身遭雷擊,引發火光四射,從而懷孕。對這個怪異之夢,古希臘歷史學家普魯塔克的解釋是,頗有心計的奧林匹亞絲實際上是在暗示,她生的兒子決非凡夫俗子,而是天神宙斯的情種。這個兒子稍長後也一再宣稱自己是「宙斯之子」。母子兩人的所作所為,明顯是為亞歷山大繼承王位製造輿論。因此,可以說,從孩子一出生,圍繞王權的明爭暗鬥就開始。

  好在亞歷山大確實天資聰穎。西元前三四七年的一天,有人牽着一匹毛色烏亮的高頭大馬來到王宮兜售。那是一匹烈馬,無人能駕馭,剛剛十歲的亞歷山大要求一試。他發現此馬最怕自己的身影,於是就牽着牠面向太陽站立,果然,那馬不見自己的影子,顯得異常溫馴。亞歷山大輕輕撫摸其脖頸,然後飛身而上,指向哪裏牠就跑到哪裏,圍觀者無不驚嘆,腓力二世欣喜異常,連聲對兒子說:「好孩子,看來馬其頓對你來說是太小了,你需要一個同你的膽識相匹配的國家。」從此,他對兒子精心培養,延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等名人為師,教授文史哲醫等各種學問。後來,他率軍出征,甚至把國家託付給剛剛十六歲的兒子來管理。

  就在亞歷山大的王位繼承人地位基本確定之時,王宮中發生婚變,父母子三人之間的愛恨情仇開始發酵。腓力二世本來就為人輕浮,發覺奧林匹亞絲生性乖戾,喜歡與蛇共眠,對她產生厭膩之情。西元前三三八年,他突然決定迎娶貴族阿塔魯斯的侄女攸瑞迪絲為妻。在盛大的婚宴上,幾杯薄酒下肚,阿塔魯斯忘乎所以,當眾向神祇祈禱,賜給馬其頓王國「一個合法的繼承人」。其言下之意是,亞歷山大雖然受寵,但其母已失寵;其母來自異族,他只有一半馬其頓血統。攸瑞迪絲深受國王寵愛,他們未來的孩子將是百分之百的馬其頓血統,是最合法的王位繼承人。聞聽此言,亞歷山大不由勃然大怒,當即將酒杯擲向阿塔魯斯,高聲吼道:「你這個混蛋,說的什麼話,難道我是雜種!」腓力二世見狀跳起來,拔劍與兒子相向。可是,他這一跳沒能站穩腳跟,撲通一聲摔倒在地。血氣方剛的亞歷山大當即嘲笑其父王道:「瞧,一心想遠征亞洲的人,竟然跌倒在座椅之間。」一言失慎,亞歷山大闖下大禍,不得不同母親一道逃到她的祖國伊庇魯斯,尋求王舅亞歷山大一世的幫助。幸虧腓力二世的怒火很快平服,沒有改變將亞歷山大培養為繼任人的考慮。六個月後,在友人的調停之下,亞歷山大回到馬其頓,但其母卻拒絕回返。

  西元前三三六年,為紓解奧林匹亞絲拒不回返給伊庇魯斯王國造成的尷尬,腓力二世決定將自己同奧林匹亞絲所生的女兒克里奧帕特拉嫁給其王舅。甥舅聯姻,在其他民族看來有亂倫之嫌,但在當時的馬其頓和希臘卻是司空見慣。婚禮在佩拉舉行,一對新人剛剛出場,特來祝賀的腓力二世就被其貼身衛士包薩尼亞斯刺殺身亡。衛士何以有此舉動,史籍大多語焉不詳,但確實有奧林匹亞絲策劃之猜測。為擺脫關係,聰明的亞歷山大當即派人將兇手追殺,宣布事件是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三世製造,誓言要盡快出征波斯為父王報仇。

  一場危機過去,二十歲的亞歷山大登上王位。他首先藉故把阿塔魯斯這個「最危險的人物」除掉。他母親從伊庇魯斯回返,又把腓力二世的新寵攸瑞迪絲及其孩子一起活活燒死。一俟國內政局和周邊形勢穩定下來,亞歷山大就將國家的管理大權交給母親和重臣安提培特,於西元前三三四年初春率軍向波斯帝國進發。他攻城略地,從小亞細亞一直打到埃及,在這個非洲古國,他一方面極力安撫貴族和民眾,一方面前往西北部的沙漠綠洲西瓦,向傳說中的埃及最高神明阿蒙討求神諭。他到底討到什麼,一直三緘其口,只是從此宣稱,他也是「阿蒙之子」。這樣,他就頭頂「宙斯和阿蒙之子」的雙重光環,於西元前三三一年重返亞洲,滅掉波斯,將其全部領土納入馬其頓王國的版圖。

  隨着征戰節節取勝,亞歷山大得意地玩弄起小權術。他將慘死在部屬之手的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遺體運回波斯帝國首都波斯波利斯,厚葬於皇家陵寢。他趁此宣布,這位波斯帝王臨終前已任命他這個馬其頓人為波斯及所轄行省的「萬王之王」。這時,他穿上傳統的波斯王服,戴上波斯王冠,按照波斯的習俗要求臣屬先吻其手,然後匍匐於地跪拜。他本欲藉此增加同波斯人的親和力以及對下屬的威嚴感,不料卻招致一些部將的反感,認為這是「屈尊迎合野蠻人」。個別情緒激動的馬其頓將士,甚至試圖向他行刺。他開始意識到,對跟隨自己征戰十多年的部屬,需要採取措施加以安撫。

  亞歷山大此時也許是想起其先父經常採用的聯姻之術,西元前三二四年,他將幾千名隨同征戰的將士召集到蘇薩城,舉行各種慶祝征戰勝利的活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項,是舉行盛大的集體婚禮。據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阿里安在《亞歷山大遠征記》中記載,在長期征戰過程中,亞歷山大有時感到寂寞,就借酒澆愁,從不隨便染指女色。但在這次集體婚禮上,他卻同時迎娶大流士三世長女斯妲特拉和大流士二世幼女帕瑞薩娣絲兩位公主為妻,這顯然是出於化解同波斯帝國世代為仇、爭取波斯人心的政治考量。同時,他還將波斯帝國王室、大臣、貴族、行省總督等各個方面的大家閨秀許配給貼身幕僚赫菲斯提昂、近衛軍官托勒密等高級將領,共計有八十人之多。婚禮按照波斯習俗進行,亞歷山大大帝領頭,全體行事如儀,同新娘執手親吻,舉杯敬酒。然後,新郎偕同新娘帶着亞歷山大大帝贈送的豐厚禮物,一一走進洞房。對其餘迎娶亞洲女子的萬多名馬其頓將士,他也贈送不菲的禮物。婚禮連續舉辦五天,着實熱鬧了一番。可惜的是,多數婚姻帶有強制性質,很少能有長期維繫下去者。

  亞歷山大回到巴比倫,得悉留在國內攝政的安提培特與母親齟齬不斷,感到非常心煩。不久,他的密友兼姻親赫菲斯提昂病故,給他造成巨大創痛,心理幾近崩摧,他雖然策劃了一系列新的軍事行動,但再也無心實施。建立曠世奇勳的這位馬其頓帝王沒有料到,死神正在悄悄向他走來。西元前三二三年六月十一日,他在巴比倫的古王宮中逝世,年僅三十二歲。對其死因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高燒或傷寒,也有說是酗酒中毒,還有說是有人投毒,真相究竟如何,至今仍是個謎團。同時還有一個謎團,就是他的屍骨究竟葬於何處。通常的說法是,他的遺體安放在一具金棺中,原計劃送回故鄉馬其頓安葬。這時,有占卜者預言,他埋葬在哪裏,哪裏就會成為福地。近衛軍官托勒密搶先下手,將遺體從護送靈柩的人員手中奪走,運到他未來轄制的埃及,先是安葬在孟菲斯,後來遷葬亞歷山大城。可是,遷葬的具體地點在哪裏,說法不一,至今仍難確定。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