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傳統中樂器的奏響,帶領香港觀眾穿越回「周秦漢唐」(圖中央大組樂器為編鐘)/香港中樂團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湯艾加報道:「香港中樂團40樂季」昨晚在文化中心拉開序幕,開幕主題音樂會「周秦漢唐 穿越香港」分別以《周溯》、《秦思》、《漢行》及《唐響》四大主題的融合,呈現中華古代的盛世與現代香港之間的「穿越」。
中樂團特邀四位來自不同背景的作曲家周熙傑(馬來西亞)、程大兆(內地)、老鑼(德國)及伍卓賢(香港)分別為這四大主題譜曲,用音樂的方式表達穿越與融合。而國家一級導演陳薪伊的參與,以多媒體的「穿越」形式融合音樂的演繹,讓昨晚的觀眾更具象地親身感受了一趟「穿越之旅」。
在昨晚開幕音樂會開始前,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中聯辦宣文部部長朱文、香港中樂團理事會主席李偉強三位主禮嘉賓舉行「鐘鼓齊鳴」儀式,為本樂季正式拉開序幕。
文化音樂 奇妙融合
在昨日的開幕演出前,導演陳薪伊及作曲家周熙傑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分享他們心中的「穿越」。「回顧過去,我導演的戲的歷史背景大多都在周、秦、漢、唐,我想可能是這個原因,所以這次演出中樂團選了我。」陳薪伊對記者說。陳薪伊恰巧也出生在這幾個朝代的國都,現代的西安。所以她詮釋的並不是教科書式的「周秦漢唐」,而是一個戲的穿越者,穿越於現代香港與過去,她說:「我呈現給觀眾的,是我所知道的周秦漢唐的故事。」
「周秦漢唐」還要「穿越香港」,這種演出的格局很大,但在陳薪伊看來也是一種融合,文化、音樂的交融。盛世的古都,繁榮的香港,兩城之間似乎有着一種莫名的相似與聯繫。而四位不同文化背景的作曲家對於盛朝的詮釋,也是一種奇妙的融合。
編鐘編磬 古韻悠揚
《周溯》作曲家周熙傑雖來自於馬來西亞,但地域的差別並沒有影響他對於中華文化的理解,相反,成長在一個對於中華文化保留甚好的國度,讓周熙傑賦予了《周溯》更多的感悟。熙傑解讀「周」:「『周』可謂奠定了中華文化的起源,《周禮》、《周易》、《詩經》等流傳下來的社會分工、世界觀以及愛情觀仍適用至今,這就是一種『穿越』。」而對於古樂的溯源,他表示:「周朝的樂譜早已無跡可尋,但其實這些曲子早就保存於我們的樂器之中。通過摸索傳統的樂器,我們就已經可以感受到當時的音樂了。」曾侯乙編鐘的出土,讓人們知道了早在戰國早期的中國,音樂就已有十二律,有半音,而非原本認知的僅有的「五音」。
「周秦漢唐 穿越香港」主題音樂會使用了編鐘、編磬、塤等中國古老樂器演奏,引領現代香港的觀眾穿越到過去感受當時的文明。
「周秦漢唐 穿越香港」第二場演出將於今晚八時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香港中樂團40樂季」的相關演出節目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發售:www.urbtix.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