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獨克宗古城一景\網絡圖片
曾於二○一四年一月十一日凌晨發生火災的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的獨克宗古城歷經兩年的復建於今年年初重新開放。日前,筆者借參加香格里拉區域旅遊合作聯盟成立之機,遊覽了災後修復的獨克宗古城。兩年前的火災共燒毀房屋一百多棟,古城三分之二面積被大火殃及,造成經濟損失達一億多元人民幣。
獨克宗古城位於香格里拉市中心城區,佔地面積一點六平方公里,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是中國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馬古道和滇藏地區經濟貿易樞紐。
唐朝時,吐蕃在這裏的大龜山頂設立寨堡,名「獨克宗」,包含兩層意思,一為「建在石頭上的城堡」,另為「月光城」,後來的古城就是環繞山頂上的寨堡建成的。與此呼應的是在奶子河邊的一座山頂上建立的「尼旺宗」,意為「日光城」,可惜其寨堡已無存,原址上是一座白塔。
當地人傳說,當時的建城理念是緣於有活佛在古城對面山頭遙望古城,發現大龜山猶如蓮花生大師坐在蓮花上一般,故古城建設布局形似八瓣蓮花。
依山勢而建的獨克宗古城,歷來為滇、藏茶馬互市之通衢,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清朝時,獨克宗成為滇藏貿易的重要集市,四方商賈雲集。
旅遊部門官員稱,災後修復古城,當地先後投入巨資進行復原建設,遵循「修舊如舊」原則,按藏式土木結構搭建房屋,並且人工做舊,力求恢復原貌。目前,獨克宗古城依然保留了蜿蜒狹窄的街巷、鱗次櫛比的白色牆體的老建築,起伏有致的碎石路面的古城裏,迎面撲來的是強烈的藏域風情,安靜淳樸。臨街的建築仍然是百年前的樣子,古舊但不失清新。現在,客棧、商店、酒吧、茶樓等重新密布在老街上,傍晚,古城老街的四方街廣場上開始有不少來跳鍋莊的當地人和遊客,直到夜深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