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鄭板橋「八戒」\陸琴華

時間:2016-09-20 03:15:54來源:大公網

  一提起「難得糊塗」,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鄭板橋。鄭板橋,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他曾經提出「八戒」,作為做人處世的原則。

  一戒貪婪。吃着鍋裏佔着碗裏是說人的貪婪,而貪婪是一些人的劣根性,無論對己對人都是百害而無一利。鄭板橋到山東范縣任職時,在興化的家裏有三百畝土地常年出租給一些農戶耕種,可是這樣出租田地鄭板橋總不是太滿意,於是他在《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中對堂弟鄭墨說:「將來須買田二百畝,予兄弟二人,各得百畝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畝之義也。若再求多,便是佔人產業,莫大罪過。」在這封信裏,鄭板橋繼續說:「天下無田無業者多矣,我獨何人,貪求無厭,窮民將何所措足乎!」

  二戒玩樂。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無酒糊塗睡是當下一些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結果貪圖安逸,喪失了進取心,整天無所事事不作為,企圖不勞而獲。鄭板橋在范縣任上就聽說家鄉興化有一些人整天「頗有聽鼓兒詞,以鬥葉為戲者」,擔心不已,就奉勸道:「吾邑婦人,不能織綢織布,然而主中饋,習針線,猶不失為勤謹。」對那些無拘無束、放蕩不守規矩的一定要勇敢地與之決裂,正如他在《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中說:「風俗蕩逸,亟宜戒之。」

  三戒輕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農民是土地的主人,更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沒有農民的辛勤付出,就沒有其他人的坐享其成。鄭板橋高度評價農民是天地間第一等人。農民無論種地多少,「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種收穫,以養天下之人。」鄭板橋還極力強調天下如果沒有農民的辛勤付出,就會出現嚴重後果,他在《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中說:「使天下無農夫,舉世皆餓死矣。」指責那些一旦通過讀書而走上仕途之人,往往「攫取金錢,造大房屋,置多田產」的罪惡。於是鄭板橋諄諄告誡家裏的鄭墨說:「愚兄平生最重農夫,新招佃地人,必須待之以禮。」

  四戒殺生。人和動物要和諧相處,動物跟人一樣都是大自然裏的生靈,享有同樣的生存權利和活動的空間,人類不得以任何理由和藉口來荼毒牠們。鄭板橋在《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裏說:「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勞,一蟻一蟲,皆本陰陽五行之氣絪縕而出。」對於那些「蛇蚖、蜈蚣、豺狼、虎豹,蟲之最毒者」也不能罔顧殺之。鄭板橋說:「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殺之?若必欲盡殺,天地又何必生?」就告誡人們「驅之使遠,避之使不相害而已。」

  五戒溺愛。鄭板橋五十二歲始得一子,其歡喜自然溢於言表。據說鄭板橋兒子長到五、六歲時,嬉戲玩耍,常常把捉來的蜻蜓螃蟹什麼的用髮或線繫着玩,鄭板橋發現了,都及時加以制止。鄭板橋自幼喜歡鳥,兒子也是這樣,可是鄭板橋「平時最不喜籠中養鳥」,因為「我圖愉悅,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適吾性乎!」如果真的要養鳥,要養之有道,那就是「欲養鳥莫如種樹,使繞屋數百株,扶疏茂密,為鳥國鳥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兒子「務令忠厚悱惻」。

  六戒責師。「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尊重教師理應成為中華民族傳統之一,而動不動就責備教師更是不允許的。鄭板橋兒子長到五、六歲時要延請老師,學習功課。如何選擇老師呢?鄭板橋在《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裏說:「夫擇師為難,敬師為要。擇師不得不審,既擇定矣,便當尊之敬之,何得復尋其短……其所延師,不過一方之秀,未必海內名流,或暗笑其非,或明指其誤,為師者不自安,而教法不能盡心。」鄭板橋繼續說:「不如就師之所長,且訓吾子弟之不逮。如必不可從,少待來年,更請他師,而年內之禮節尊崇,必不可廢。」

  七戒輕浮。說真的,不論是今天還是古代,跟風的人、隨波逐流的人不計其數,真的是俗不可耐。鄭板橋所處的清代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鄭板橋在《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中說:「近日寫字作畫,滿街都是名士,豈不令諸葛懷羞、高人齒冷?」在鄭板橋的眼裏,只有像諸葛孔明這樣的人才算名士和高人。鄭板橋窮困潦倒時靠賣字畫來維持生計,所以鄭板橋就認為自個寫字作畫也是俗事一樁。鄭板橋告誡堂弟鄭墨說:「願吾弟發憤自雄,勿蹈乃兄故轍也。」鄭板橋認為自個「老而窮窘,不得已亦藉此筆墨為餬口覓食之資,其實可羞可賤」。

  八戒欺凌。恃強凌弱,以大欺小,生活裏太普遍了,鄭板橋認為這些行為都是殘忍和無道的,是會遭天譴的。鄭板橋在外為官,絕不允許家裏的兒子有欺負人的行為,拜託堂弟鄭墨管教,說:「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他。」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鄭板橋還吩咐兒子「凡魚飧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嬉跳躍」。

  諸葛亮有專門的《誡子書》,我把鄭板橋的「八戒」整理出來,在家風這個話題被人們熱議的今天,或許鄭板橋的「八戒」還不過時,對今天的我們還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