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應友人之邀去番禺小住,意外領略嶺南園林瑰寶:餘蔭山房。該園的特點:一是嘉樹濃蔭,藏而不露,滿園綠樹遮蓋,陰涼幽靜,盡顯「餘蔭」意境。二是縮龍成寸,以小見大。三畝之地,容納頗豐,不唯樓台堂廳,亭榭軒橋,假山蓮池俱備,構成園中有園,景中有景。三是整個園林成十字形布局,以水居中,縱向由東向西水池兩口,橫向橋廊連接南北。深柳堂、臨池別館、卧瓢廬和玲瓏水榭臨水而建。
名園故主鄥彬,字燕天,清朝舉人,曾任刑部浙江司員外郎,乞假歸隱鄉里興建此園。為紀念和永澤先祖福蔭,取名「餘蔭」,又因這座園林地處偏僻的崗地之下,故用「山房」這個樸素名字,以示謙虛。
曾任職江浙官吏的經歷使山房主人很自然地融入江南園林的各種特色,但山房更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洋色彩。
據說設計師是留洋歸來者,故隨處可見西洋痕跡,如彩繪玻璃,各色百葉窗。卧瓢廬那排藍白鑲間的玻璃滿洲窗,深柳堂前的炮仗花天井都使人聯想西洋建築和裝飾。
山房建築的木刻尤為精彩,無處不在幾乎鏤空的窗櫺,令人喝彩不絕。我留意到,玲瓏水榭的門聯乃山房主人親筆撰寫:「每思所過名山,坐看奇石皴雲,依然在目;漫說曾經滄海,靜對明漪印月,亦足瑩神。」這也是餘蔭山房主人僅留的墨寶,從中可見主人隱逸鄉野參悟人世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