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文史叢譚/孫中山與章太炎/許 揚

時間:2016-09-16 03:15:47來源:大公網

  孫中山與章太炎,一個是名聞海內外的革命先驅、推翻中國數千年封建統治的政治領袖,另一個是國學泰斗、章黃學派創始人。但兩人卻多有交集,蓋因章太炎除在國學領域名聞遐邇外,也是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

  戊戌變法失敗後,中國的許多維新政治人物都逃亡日本,一八九九年六月,躲避清廷通緝而流亡台灣的章太炎,應梁啟超的邀請去到日本,梁介紹章太炎與孫中山在橫濱相見,匆匆一面,孫中山卻給章太炎留下了不小的負面印象。章太炎在給朋友的信中說:「斯言即流血之意,可謂卓識。惜其人閃爍不恆,非有實際,蓋不能為張角、王仙芝也。」

  一八九七年春,章太炎在上海《時務報》看到一則來自路透社的電訊:革命黨人孫中山從清廷倫敦使館獲釋。章太炎馬上詢問梁啟超,方知孫中山「蓄志傾覆滿政府」、「主張革命」,他不由得「心甚壯之」。一九○二年,章太炎因在東吳大學宣傳革命,又遭清廷追捕,第二次流亡日本,其間,孫中山正好旅居橫濱,不久,章太炎與秦力山一道由東京往橫濱,專程拜會孫中山,而孫中山也隔三差五地來到東京,與章太炎相會,共同討論與革命相關的問題,兩人相談甚歡。章太炎甚至用赤帝子比喻孫中山,以形容其為中國革命當之無愧的領袖。一九○六年七月,章太炎因「《蘇報》案」服刑期滿出獄,孫中山自東京派人來迎,章太炎遂踏上第三次流亡日本之路。不久,孫中山自南洋返回日本,兩人久別重逢,分外高興,又都為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倍感振奮。其後由孫中山主盟、孫毓筠介紹,章太炎正式加入了同盟會,同盟會又聘他主持機關刊物《民報》,接手《民報》後的章太炎,與改良派戰,與投機分子戰,與立憲黨人戰,文字犀利,針鋒相對,「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魯迅語)。後又得汪精衛、胡漢民輔佐,與孫中山發起的革命行動互為呼應,配合默契。

  一九○七年三月,日本政府驅逐孫中山,孫中山將多數錢款帶往南洋,籌劃在中國南方邊境發動起義,臨行前,只交給章太炎二千元做《民報》的經費,因《民報》經費困難,章太炎認為孫中山所給款額太少,他開始對孫中山的革命道德產生了懷疑,他氣憤地將《民報》報社中懸掛的孫中山像取下,將它寄給同盟會香港分會,附言中還說出這樣的話:「出賣《民報》之孫文,應即撕去。」

  雙方正式決裂是在一九○八年十月《民報》被日本政府禁止之後。《民報》被禁時附加罰款,日方聲言逾期未交,章太炎就要被罰去做苦工。此事同盟會未予救援,最後反而是章門弟子魯迅等湊錢解決。章太炎、魯迅等人均對這件事感到「很大憤懣」,立誓「此後不再與聞《民報》之事」。不久,孫中山派汪精衛到東京,秘密恢復《民報》,章太炎得知後,認為孫中山欺人太甚,自己受到了莫大侮辱,雙方關係遂正式宣告破裂。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爆發,章太炎拋棄前嫌,從東京致電滬軍都督陳其美,對孫中山將要回國表態歡迎,孫中山回國後,特意澄清說:「不過偶於友誼小嫌,決不能與反對民國者作比例。」由此兩人不計前嫌,孫中山聘章太炎為總統府樞密顧問。在寫給章太炎的聘函中,孫中山對他作出很高的評價,說他「擷百家之精微,為並世之儀表」,後又稱章太炎為「革命先覺,民國偉人」、「四萬萬人仰為泰山北斗」,孫中山並為章太炎做媒,介紹上海神州女校校長湯國梨,並與黃興等各界名流二千餘人盛裝出席章湯婚禮。

  一九二四年,章太炎得知孫中山在北京病重,親手開出醫方,託人帶往北京,一九二六年,章太炎在撰寫的《民國五豪讚》中,將孫中山放在「五豪」首位。

  後中山陵竣工,要寫墓誌銘,大家認為惟有章太炎能夠勝任。章太炎自己亦認為:「其墓誌銘惟我能勝,亦只有我有資格寫,我欲為中山先生作墓誌。」他當仁不讓,揮筆寫下了一篇典雅古樸、凝重練達的《祭孫公文》。可惜的是,當時中山陵建築總監蔣介石沒有使用這篇墓誌銘,而只是將「天下為公」四字刻於亭中。

  後人評價說,孫中山與章太炎「可謂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