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陳小卡

時間:2016-09-14 03:15:56來源:大公網

  圖: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一景 作者供圖

  一踏入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儼然身在神聖教堂,也如邁入尊貴王宮。這所由紅衣主教沃爾西於一五二五年創建的學院,在牛津通常被稱為「The House」即「堂屋」。教堂式與王宮般建築制式,昭示學院及牛津大學在英國具有的超然至上地位,也似隱喻有着文化傳承使命的文化教育的宗教般神聖,更宣示學院及大學與王室教會的緊密關係。  

  學院內的教堂建於一五二五年,一五四六年由國王重新命名,並宣布將這所學院禮拜堂改為城市大教堂。走進教堂如入透映英國建築流變的畫坊雕廊。教堂的前身,是撒克遜公主在西元八世紀修建的一座小修道院,公主的故事繪於教堂的彩色玻璃上。教堂的塔尖,據說是英格蘭的第一個尖頂。大型窗格,帶給教堂哥德式的輕盈和空間感。鮮艷華麗的彩色鑲拼玻璃,令透進教堂的牛津八月時亮時暗日光,更光彩迷離。建於一五○○年的高壇拱頂,有十二道精美垂飾,石雕拱頂組合精緻複雜圖案構成天堂的形象。中世紀的柏刻特之窗,以罕見窗格畫描繪英國著名大主教湯瑪斯.貝克特被刺,藝術再現英國歷史上王室與教會之間有過的慘烈鬥爭。建於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的祖拿之窗,由彩色玻璃的小窗格組成,午後天光將精繪詳描窗上的《聖經》中的尼尼微之城透映。聖壇旁建於一八七八年的聖凱薩琳之窗的彩色玻璃上,把小說《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愛麗絲的姐姐描繪為聖人,其形象在若明若暗的光線下栩栩如生。最具特點是內部的雙拱頂,讓大堂更顯高廓壯麗。英國各時期歷史建築的特點糅合於教堂一體,喬治亞式的門廊窗簷牆的裝飾、亞當式窗簷、維多利亞式的斗拱閣樓穹頂、哥德式尖頂、羅馬式圓柱,渾成奇偉神聖風格,還滲入巴洛克的繁麗華美之風。教堂亦有過在政治或宗教鬥爭中受損,但整體結構與總體風格完整保留,並在不斷的新修加建中融入新建築元素而不斷煥發新的輝煌。堅守傳統又不斷創新的延續,而非解體後重塑式發展,使得滄桑風雨的沖刷蕩滌、歲月霜雪的磨洗剔削、歷史雲海驟起的雷打電擊,都無減教堂本色,反而促成新的添造,使這所英國古老教堂之光愈益燦爛。

  基督堂學院教堂建築的延續特點,深蘊英式文化理性精神。英國歷史上也有內戰、權力激鬥、宗教劇爭、改朝換代,爆發過革命,但全社會都視文化及其傳承有宗教般神聖不可犯之尊,認定政治權力不可凌駕文化教育之上,英國的大學都是獨立自治的機構,即便是英國歷史上最激進的政治領袖、掀起英倫史上罕見的革命風暴、爭戰殺伐絕不手軟的克倫威爾,對曾是敵對根據地的英國文化最高殿堂牛津大學,仍堅決保護其獨立發展。這種文化精神,使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能持續穩定發展,至今居世界前列。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