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在都市過農夫式生活/魯 人

時間:2016-09-14 03:15:56來源:大公網

  童年,在恬靜淳樸的鄉村度過了許多美好快樂的時光,從此,咱骨頭縫裏透出的便都是揮之不去的棒子碴味。時至今日,雖已離開故鄉許久,卻總是對都市生活充滿困惑,時常覺得咱自己像一個農夫,於這眼花繚亂的都市是個局外人。

  之所以覺得自己與都市格格不入,是因為咱永遠理不清都市裏人與人之間那種糾纏不清的複雜關係,永遠辨不明那深不可測、福禍難料的城府,都說「侯門深似海」,咱看這都市人的城府各個比侯門還深。魯迅先生曾說自己一向是看不起上等人的,這雖算是他偏狹,卻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他少年時有了那樣的經歷呢。如果他少年時家裏沒有從小康墜入困頓,如果他不是官派去日本,而是自費留學歐洲,日後想是不會對徐志摩一臉嫌棄,反會稱兄道弟了。一個人小時候的經歷是生命的印記,自然無法從生命中消除,不但如此,還會影響到他的價值取向。咱的內心裏就始終對農民有一份親切感,就很看不慣某些人以輕佻傲慢的語調談論農民,每當此時,就總想拍拍對方白白嫩嫩的臉蛋,說:「夥計!您好命啊!生在這麼個大都市,認便宜吧您哪!就您這德行,要是生在俺們村裏,光一輩子腚吧!哼!」有時咱甚至覺得自己的心淵處有一種殺富濟窮的草莽意識,因為,總是對那些本已貧困,卻又總被人欺辱,而且常常非常無助,於是,憤而以極端手段反抗和報復的人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及寬宥。

  受農民淳厚和坦率品質的影響,咱很少向別人表白自己,總是頑固地認為,如果只是萍水相逢,隨之隨水相散,表白不表白只是白費吐沫星子;如果長期相處,地久天長,你一抬蹄子,人家就知道你要撂什麼蹶子,你還有啥好表白的?再說,阿拉伯諺語說得好:「要照聖人做的去做,不要照聖人說的去做。」咱就相信行動,不太相信說話。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這話咱信,因為實在也是看了不少嘴上說得動人,一遇到事就現形的人。再說咱這人反應比較遲鈍,一沾花花腸子、彎彎繞,就暈頭轉向;對巧舌如簧、牛氣哄哄、說大話使小錢的人也不敢靠前。自知自己在這些方面缺乏智慧,即不會吹捧,更不會諂媚,只知道埋頭幹自己的活,養家餬口而已,並無太多的奢望。

  對生活的態度咱是很隨意,為此妻子常說咱幹啥都湊合。隨遇而安,這算是咱農夫式的生活態度吧。都市的時尚於咱就是天方夜譚,咱總是游離於時尚之外,覺得它很飄乎,不是咱玩的,覺得它是以昂貴的代價來標榜和炫耀自己飄飄乎乎的優越感。咱喜歡用一個很普通的飯碗剩上半碗清水,然後將吃剩的白菜根放進去。數日後,看白菜根中鑽出一棵湛青碧綠的莛,莛的頂端又不斷地拱出一個個小花苞,隨後綻開一朵朵很小很明亮的黃花。莛興高采烈地長着,花苞也純樸地越拱越多,隨之純樸地開着。將小碗放在窗台上,明媚的陽光中,小花出奇地明媚;將小碗置於案頭,賞心悅目又樸實無華的清新,讓咱心中產生出一種無以言狀的舒展,似乎又嗅到了一絲田園的氣息。

  咱也知道,在如今的社會裏,錢是個好東西,但好東西得有好來路,只有不是傷天害理得來的錢,花着心裏才舒坦。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在孔子那時候,類似今日內地城管的手握鞭子的市場看門人大約地位很卑賤,但孔子說如果是正道求得的財富,這活他也幹!因為,那活雖卑賤但不卑鄙。孔子的弟子子貢曾問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毫不猶豫地回答他:「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孔子的境界確實在常人之上,生活的理念和方式本來就不應該由富有和貧窮來決定。當然,安於眼前的生活,並不等於安於現狀。孔子當年未去做執鞭之士是因為富很難求,所以,他就從己所好—克己復禮去了。咱一介愚夫,年近耳順,一整個炒熟的瓜子沒發芽的欲望,也沒發芽的希望。因此,咱輕易也不敢承受別人的恩惠,因為沒有結草銜環的機會;兼濟他人,又沒那個能力,也就是做好咱自己的人罷了。

  咱不知道自己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還是一個幻想主義者,不過不管是啥主義者,骨子裏這輩子可能都是一個脫不了糞土味的都市農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