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級別用星來評定,從一星級到五星級,五星最好。美國學生的成績用等級來評定,從A至E,A最好。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研究生,美國學生的學業壓力隨年歲的增長而增長,到了大學和研究生階段,才算最苦的。成績由兩個部分組成,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學習成績。平時學習成績包括上課回答問題、討論發言、完成作業等情況,那是一個不可輕視的部分,要求學生均衡地學習,收穫知識於無形之中。
這種考核,乍聽起來有別於中國國內,有別於內地的百分制,和一錘定音的高考制度,也有別於中國內地家長常說的「苦過這陣子就好了」。他們的等級制,我們的百分制,他們那樣做,我們這樣做,不知道哪樣好,也許各有各的道理吧。
美國的SAT成績,從二千二百分至二千四百分都是A,兩者之間是相等的。但是,假如二千二百分的考生,在其他方面有更加突出的表現,例如有某些特長和做義工等,就會出現二千二百分的考生被錄取,二千四百分的考生落榜的情況。
如此這般,用中國人的百分制思維來衡量,你會覺得很不正常。而換用他們的等級制來解釋,才覺得人家一點都沒有錯。他們綜合評定學生的聰明潛能、領導才幹、人品愛心、個人特色等,認為綜合成績優秀的學生具有潛力,是社會的棟樑。
哈佛設計學院的學生,每學期至少要學五門功課,這個量幾乎相當於普通大學的兩倍。哈佛嚴格評定學生的學習質量,成績從好到差有優、良,及格、勉強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假如你一門功課不及格,會載入四個劣等記錄;假如你一門功課勉強及格,會載入兩個劣等記錄。當劣等記錄到了十二個,就畢不了業了。
學生每門功課的成績,由校方單獨通知,不公布,直接用信件寄到學生住處。這樣做帶出的結果是,一、讓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二、促使你拚命地學習,三、營造和諧的氛圍。
我偶爾聽見孩子們聊天,誰又收到學院的通知,說某一門功課處於什麼狀況。對於學習,他們似乎都看得開,相互坦誠着。
哈佛的成績評核是殘酷的,很難讓學生蒙混過關,也蒙混不了,更沒有我們概念裏的「通融」之說。每當期末考試來臨,校園一片寧靜,學生不再外出行動,即便是行者,也步履匆匆。從他們的表情上你能感受到,暴風雨就要來臨!
哈佛的研究生不是天才,是付出更多努力的凡人。女兒曾經說:「媽媽,如果一個哈佛學生,在晚上十二點之前睡覺,那就太奢侈了。」是的,哈佛是一個不夜城,按他們的作息,深夜兩三點、三四點睡覺,才算正常,考試前夕,更是通宵達旦。進哈佛難,從哈佛畢業更難。
新疆女孩YR說,初到哈佛時,大家還沉浸在成功實現哈佛夢的興奮中,但是,當進入一年級的基礎學習之後,便玩起命來。第一學期的學習狀態,令人學而生畏,每個同學都難以忘懷。每天要學習十三至十八個小時,直到凌晨兩三點,睡幾個小時,起來後又去上八點半的課。
YR還說,相對於土生土長的美國同學,來自非英語圈的中國內地同學,學習難度之大,難以想像。緊張的極點,是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甚至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懷疑自己是否能堅持下去。考試、提交報告、提交設計圖紙,都要在最後期限到來之前趕出來,不吃、不喝、不睡,也要趕出來。
(哈佛散記之二十二,逢星期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