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孫中山開國紀念幣」的正面(左)及背面 網絡圖片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內地舉辦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緬懷這位革命偉人,許多有關孫中山的文物在相關展覽中展出,其中就有「孫中山開國紀念幣」。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俗稱「小頭」,是民國時期流通的主要貨幣之一,亦是第一枚將大總統頭像替換皇家圖案的國幣,這意味着清王朝統治的結束,中國從此進入共和制的新紀年。博物館專家說,紀念幣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辛亥革命後,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告成立,當時,中國政權南北對峙,南方有孫中山領導的臨時政府,北方有袁世凱掌管的北洋政權。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於民國元年三月十一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建議鼓鑄一千萬元紀念銀幣,孫中山令財政部行文,同意鼓鑄紀念幣,並命令其餘的通用銀幣新花紋,「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訓令財政部速製新模,分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圖案採用大總統孫中山肖像,不久,財政部就頒下新模給南京、湖北、廣東等造幣廠依式鑄造。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正面中央為孫中山側面肖像,邊緣內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下鐫「開國紀念幣」,左右有長枝花飾;背面中央為中文隸書體「壹圓」及嘉禾,邊緣內上鐫英文「MEMENTO」,下鐫英文「BIRTH OF REPUBLIC OF CHINA」,左右分列五角星(後改為六角星)。
「孫中山開國紀念幣」是近代中國錢幣的精品,而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非常珍貴,其圖案還包含多種寓意,據李伯琦《中國紀念幣考》手稿中敘述:「左右五瓣梅花各一支,五權憲法意者也……背,中間壹圓二字,而輔以嘉禾各一支,每支一穗三葉,三民主義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