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現時有不少專業表演團體,大大小小,各式各樣。這些團體進行不同類型的表演,不論在正規劇場抑或社區會堂,在室內還是室外,都可以看到精彩的演出。業餘劇社或青年團體仍有沒有發展空間?這問題在文藝界一直討論多時。暑假結束前,我在大埔文娛中心看了一個名為「觸動舞台」製作的話劇,令我重新獲得啟發。
該團體由熱心人士發起及組成,屬於青少年愛滋教育協會旗下一個義工小組,以戲劇傳播社區教育服務。
這類團體從前在香港為數不少,但近年仍然活躍而持續舉行表演的已為數不多。究其原因,同類團體的資源及經費一般緊絀,故此必須要由具有高度熱誠的人士,帶領年輕人參與活動,為他們發掘演出平台,方可維持年輕人的參與興趣。
就像我在大埔觀賞的話劇《高加索灰闌記》,該劇原是西方劇壇巨匠布萊希特的經典作品,世界各地不少專業劇團經常搬演。全劇講述從前格魯吉亞戰亂地區,一位女僕在敵軍降臨的危急關頭,拯救了仍在襁褓的少主人,並且視如己出,將之養育成人。多年後,少主人的生母找來要求取回兒子,法官在地上畫上圓圈,將該少主放在圈內,要求女僕與少主生母將少主左右拉扯,看看誰個搶奪成功……
觸動舞台逾百位年輕演員演出這個經典戲劇,熱情澎湃,士氣高昂。透過在舞台親身參與戲劇,年輕人不單能認識表演藝術,更是一個學習成長的經歷。如此融合藝術與教育一爐的團體,在香港仍然值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