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表,家裏也掛有時鐘,而且經常按照「北京時間」進行校對,力求準確,但沒有鬧鐘。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的約會,我都無需鬧鐘提醒,從未誤過事,因為長期的外事工作讓我養成了把時間記在心裏的習慣,很準時。
周恩來總理說過「外交無小事」,從進入外交領域,就經常聽到這個訓誡或者提醒,知道並逐漸領悟到其對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我意識到,守時應該是做好外事工作的第一要務,從而漸漸地就把按時赴約、按時完成任務,成為了自覺的習慣和規矩,每次還都會有所提前。早期,或者說比較年輕的時候,我也用過鬧鐘,但後來發現在每次鬧鐘定的時間前我都會醒來或者醒悟過來,「生理時鐘」特別地靈敏,乾脆就把鬧鐘給省了。回憶中,不使用鬧鐘應該有約四十年了。
守時是責任心的體現。無論從事何種事業,都必須有對待事業的責任心,要千方百計地盡到自己的責任心。守時,是對雙方或者多方事前約定時間的遵守,既是允諾的時間,只能認真踐約,除非因為出現其他情況後的變更請求被認可,否則必須予以實現。這是在完成承擔的責任,是應盡的義務。
我把完成每次的約會,無論對象是誰,都視為自己一份必須完成的責任,故而有自己完成的動因和動力,牢固地樹立於胸中,成為了「生理時鐘」的特別標誌,到時自然就會自動提醒,屢試不爽。
守時是誠意、誠信的表示,做人要有誠意,要給人以誠信,守時則既表現誠意,也顯示誠信,本着這樣的理解和認識,我在對待所有約定的時間上,給自己和對方留出有餘地的空間,表示出自己的誠懇意願,同時不遺餘力地去完成,讓對方從具體實踐中看到我的誠信。我在政務中,在社會上,也包括在我的家人範圍裏,都說了就去完成,而且按照預定的時間。類似的誠信累積,自然就換來了對方的信任。如今,被普遍看待成「德高望重」的老人,與多種層次的人存有的真心友情,幾十口人組成的家庭和睦,守時應該也是其造就的重要成因。
守時是對別人的尊重,也讓別人尊重自己。「要得到人家尊重,首先要尊重人家」,周恩來總理的這個教導指引了我一輩子的言行,包括守時。在我長期工作的地區,不守時是個普遍的社會問題,比如,我晚上八時請的客人十點還未到場;當地人請我晚上八點赴約但八點半還不見主人的蹤影等等,讓我感到非常頭痛,還因此同對方有過「鬥爭」,結果出現了「不打不相識」的戲劇性結局:在兩個不同國度裏,我按照商定時間準時赴約拜訪,結果對方無人接待,我在等待相當時間後向對方有禮貌地提出了批評意見,引起了對方的關注,不僅立即進行了重新安排,還給我送花道歉,並自此成為了交往甚歡的好朋友。尊重與被尊重,自己的作用重要、明顯,甚至是關鍵。
有時因為無法預料或克服的外部原因未能準時赴約,則應該實事求是地向對方解釋清楚,並誠心誠意地請求對方理解和諒解,不能大大咧咧地認為屬於「司空見慣」,別人應該認知而漫不經心地予以對待。
把時間記在心上,是我一輩子的行事準則。我現在老了,雖然沒有公務,但還有人際交往,還有家庭成員在周圍,應該繼續做事「守時」,並且要永遠堅持下去,因為「守時」是基本要求,不分男女老幼。